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数学备课组工作计划
2014-09-11 08:38:55 来源: 点击:
一.指导思想:
以发展教育的理念为指引,以学校教务处、教研组、年级组工作计划为指南,加强备课组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更新教学观念,落实教学常规,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尤其是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社会培养创造型人才。
二.具体工作和措施:
1.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和钻研教材教法,把握好教材的广度、深度和难度。
2.开学后,从第1周开始,就按每周周四下午开展备课活动,按照教学进度的要求,探讨一周来的得与失,主讲下一周的知识体系与内容。
3.教学进度力求一致,每月进行一次月测试。
4. 注意研究学生,做好初、高中学习方法的衔接工作。
5.集中精力打好基础,分项突破难点,所列基础知识依据课程标准设计,着眼于基础知识与重点内容,要充分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为进一步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切勿忙于过早的拔高,上难题,同时应放眼高中教学全局,注意高考中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及新趋势,这样才能统筹安排,循序渐进,使高一的数学教学与高中教学的全局有机结合。
6.培养学生解答考题的能力,通过例题,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对所学知识进行能力方面的分析,引导学生了解数学需要哪些能力要求。
7.让学生通过单元考试,检测自己的实际应用能力,从而及时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做好充分的准备。
8.抓好尖子生和后进生的辅导工作。
9. 重视数学应用意识及应用能力的培养。
10.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要经常性地鼓励学生,增强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树立勇于克服困难与战胜困难的信心。
11.合理引入课题,由数学活动、故事、提问、师生交流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意从实例出发,从感性提高到理性,注意运用对比方法,反复比较相近的概念;注意结合直观图形,说明抽象的知识;注意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启发学生思考。
三、教学当中需注意的地方
1.由于初中学生有使用计算器的习惯,导致学生计算能力普遍低下,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进行计算训练,提高计算速度及准确性。
2.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做到工整细致,答题规范,条理性强。
3.加强应试能力的培养,学会考试,善于考试,进面提高年段总体数学成绩。
四、教学进度安排
备注:进度表仅作参考,具体实施可根据各班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高一年段数学组
2015年8月20日
以发展教育的理念为指引,以学校教务处、教研组、年级组工作计划为指南,加强备课组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更新教学观念,落实教学常规,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尤其是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社会培养创造型人才。
二.具体工作和措施:
1.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和钻研教材教法,把握好教材的广度、深度和难度。
2.开学后,从第1周开始,就按每周周四下午开展备课活动,按照教学进度的要求,探讨一周来的得与失,主讲下一周的知识体系与内容。
3.教学进度力求一致,每月进行一次月测试。
4. 注意研究学生,做好初、高中学习方法的衔接工作。
5.集中精力打好基础,分项突破难点,所列基础知识依据课程标准设计,着眼于基础知识与重点内容,要充分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为进一步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切勿忙于过早的拔高,上难题,同时应放眼高中教学全局,注意高考中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及新趋势,这样才能统筹安排,循序渐进,使高一的数学教学与高中教学的全局有机结合。
6.培养学生解答考题的能力,通过例题,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对所学知识进行能力方面的分析,引导学生了解数学需要哪些能力要求。
7.让学生通过单元考试,检测自己的实际应用能力,从而及时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做好充分的准备。
8.抓好尖子生和后进生的辅导工作。
9. 重视数学应用意识及应用能力的培养。
10.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要经常性地鼓励学生,增强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树立勇于克服困难与战胜困难的信心。
11.合理引入课题,由数学活动、故事、提问、师生交流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意从实例出发,从感性提高到理性,注意运用对比方法,反复比较相近的概念;注意结合直观图形,说明抽象的知识;注意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启发学生思考。
三、教学当中需注意的地方
1.由于初中学生有使用计算器的习惯,导致学生计算能力普遍低下,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进行计算训练,提高计算速度及准确性。
2.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做到工整细致,答题规范,条理性强。
3.加强应试能力的培养,学会考试,善于考试,进面提高年段总体数学成绩。
四、教学进度安排
周 次 | 时 | 内 容 | 重 点、难 点 |
第1周 8.18~8.24 |
2 1 2 |
初高中衔接 集合的含义 集合的表示 |
会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会解一元二次方程 会用例举法、描述法表示集合 |
第2周 8.25~8.31 |
6 |
军训 |
|
第3周 9.1~9.7 |
2 4 |
集合的基本关系 集合的基本运算 |
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 |
第4周 9.8~9.14 |
4 2 |
初高中函数的衔接 函数的概念 |
掌握函数的性质以及函数的画法 理解函数概念 |
第5周 9.15~9.21 |
2 4 |
函数的表示法 单调性与最值、 奇偶性 |
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能简单应用 学会运用函数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理解函数单调性、最大(小)值及几何意义 |
第6周 9.22~9.28 |
3 3 |
单调性与最值、 奇偶性、小结 准备月考 |
学会运用函数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理解函数单调性、最大(小)值及几何意义 |
第7周 9.29~10.5 |
4 2 |
月考及月考试卷讲评 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 |
掌握幂的运算 |
第8周 10.6~10.12 |
3 3 |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对数与对数运算 |
探索并理解指数函数的单调性与特殊点。难点:理解概念 理解对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知道用换底公式 |
第9周 10.13~10.19 |
2 2 2 |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 幂函数 小结巩固 方程的根与函数零点, 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 |
探索并了解对数函数单调性与特殊点;知道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互为反函数 从五个具体的幂函数(y=x,y=x2, y=x3, y=x-1, y=x1/2)图象中认识幂函数的一些性质 能够借助计算器用二分法求相应方程的近似解 |
第10周 10.20~10.26 |
6 |
函数模型及应用 | 应用函数模型解决简单问题 |
第11周 10.27~11.2 |
3 3 |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 三视图和直观图 几何体的表面积,体积 小结巩固 |
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会用斜二侧法画出它们的直观图 了解球、棱柱、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不要求记忆公式)。 |
第12周 11.3~11.9 |
6 | 空间点线面位置关系、 线面平行判定与性质 |
理解空间几何的定义和公理,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线面平行的有关性质与判定 |
第13周 11.10~11.16 |
6 | 期中复习 | 分章归纳复习+1套模拟测试 |
第14周 11.17~11.23 |
6 | 期中复习 | |
第15周 11.24~11.30 |
6 | 期中考试及试卷评讲 |
|
第16周 12.1~12.7 |
6 | 线面垂直判定与性质 小结 |
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辨论证,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线面垂直的有关性质与判定; |
第17周 12.8~12.14 |
6 |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直线的方程 |
掌握斜率公式;能根据斜率判定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探索并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 |
第18周 12.15~12.21 |
6 | 直线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小结 | 能用解方程组的方法求两直线的交点坐标;探索并掌握两点间、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
第19周 12.22~12.28 |
6 | 月考 | |
第20周 12.29~1.4 |
6 | 圆的方程、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
探索并掌握圆的标准方程与一般方程;根据方程判断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
第21周 1.5~1.11 |
6 | 空间直角坐标系、 小结 |
会用空间直角坐标系刻画点的位置;探索并得出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
第22周 1.12~1.18 |
6 | 期末复习 | 分章归纳复习+2套模拟测试 |
第23周 1.19~1.25 |
6 | 期末复习 |
|
第24周 1.26~2.1 |
6 | 期末考试 |
2015年8月20日
上一篇: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历史备课组工作计划
下一篇: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一物理备课组 教学工作计划
频道总排行
频道本月排行
- 11福清西山学校高中部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工作总结
- 3 福建西山学校高中部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个人教学总结
- 3福建西山学校高中部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9)班...
- 3福建西山学校高中部数学教学个人总结
- 2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历史教学计划
- 2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二理科数学教学计划
- 2福建西山学校高中部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个人教学工作总结
- 2福清西山学校高中部 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2013--2014学年...
- 2福清西山学校高中部 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2013--2014学年...
- 22014-2015学年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