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第2课时)》福建西山学校高中部高二生物集备教案
2014-04-23 08:18:02   来源:    点击:


1.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2课时

     主稿人  周毅        审核人     向翠平       上课日期             星期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1.举例说明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杂合子、纯合子、测交的含义。2.阐明分离定律的主要内容。
2.能力方面:1.学会用“假说—演绎”法分析孟德尔的遗传实验。2.运用数学统计方法解释和预测一些遗传现象。3.尝试进行植物杂交实验的设计。
3.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对假说进行演绎推理的过程,感受进行自主探究的乐趣和意义。2.认同孟德尔设计实验检验推论所体现的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1).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2).阐明分离定律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1).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2).阐明分离定律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回顾上节课内容: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
     利用幻灯片让学生比思考边讲解。
《1.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第2课时)》福建西山学校高中部高二生物集备教案
     
       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
       性状分离:
      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是偶然的吗?
    讲解:孟德尔8年一共做了很多种性状,其中非常有成就的是7对相对性状,(课件展示他做的豌豆杂交实验的结果)发现显性和隐性不是偶然的,它带有相当的必然性,另外它还带有普遍性,而且F2代还带有特定的比例,大致都在3:1左右。 
 二、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该环节以问题的形式,引发学生思考、探索,引导学生尝试提出假说。
     师:孟德尔做了杂交实验之后,在观察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果断地屏弃了前人融合遗传的观点,提出了自己的一套假说。什么是假说呢?
     生:假说就是还未经过验证的,还不能确定是对还是错。
     师:假说必须要经过验证才能成为定律。在孟德尔的假说里,生物的性状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生:由遗传因子决定。
     师:那么这些遗传因子有什么特点呢?
     生:遗传因子不相融合也不会消失。
     师:就像不同颜色的玻璃球,如果把红色和绿色的玻璃球放如桶内,玻璃球会变色吗?
     生:不会。
     师:孟德尔认为这些遗传因子就像一个个独立的颗粒,因此孟德尔提出的遗传方式也称为“颗粒遗传”。孟德尔还对遗传现象做了一些规定:F1所表现的性状称为显形性状,而F1所未表现的那个亲本性状为隐性性状。显形性状由显形遗传因子控制,用大写字母表示;隐性性状由隐性遗传因子控制,由小写字母表示。
     师: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的存在形式是怎样的?
     生:是成对存在的。
     师:很好。根据上面的两点假说,我们是否可以推出孟德尔杂交实验植株的遗传因子的组成?以字母D来表示这对遗传因子。
     生:可以推出亲本和F1的遗传因子组成。因为已知亲本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都是纯种的,则它们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组成分别为DD和dd。又知道F1为高茎的,说明F1中有一个D,而F2又出现了矮茎性状,说明控制矮茎的遗传因子没有消失,它只是隐藏在F1中,因此F1的遗传因子组成为Dd。
    师:这位同学的推论完全正确。现在已经知道亲本和F1遗传因子的组成,那么大家来大胆猜测一下,究竟生物遗传要遵从什么样的规律,遗传因子为DD和dd的亲本才能产出Dd的子一代呢?
(学生认真地思考)
   生1:F1中的两个遗传因子应该来自不同的亲本。
   生2:亲本的两个遗传因子要分离。
   :
   师:也就是说体细胞中成对的遗传因子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要彼此分离,不能同时处于一个配子中。换一句话说,配子中遗传因子的存在形式是怎样的呢?
   生:是单个存在的。
   师:很好。根据上面的三点假说,我们已经能够解释为什么F1只出现高茎的豌豆了。但是还有一个问题未解决——F2为什么出现性状分离比为3:1?你们根据上面的假说将F1自交表示出来,看看F2代有什么现象?
          F1     Dd   ×    Dd
                  ↙ ↘      ↙↘
        配子  D     d    D      d
          ↓
         F2    DD  Dd  Dd  dd
                  高   高   高    矮
    生:F2中出现了高茎和矮茎两种性状。
    师:在孟德尔的实验结果表面F2中高矮茎之比为3:1,那么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需要什么样的前提呢?
(这个问题对于学生来说较难,只有少数学生能够回答。)
    生:前提是F1中不同雌雄配子结合的几率要相等。也就是F2中DD:Dd:Dd:dd必须是1:1:1:1,这样高矮茎的比例才会是3:1。
   师:换句话说就是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D与D、D与d或者是d与d相结合机会都是相等的,没有说哪一种组合的几率较大。这就是孟德尔假说的第四点。
总结:1.遗传因子是独立存在的. 互不融合
          2.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
          3.F1在形成配子的时候成对的遗传因子要发生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 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纯合子:
  杂合子:
    假如雌雄配子的结合不是随机组合的能出现F2=3∶1的结果吗?
    〖提示〗:因为满足孟德尔实验条件之一是雌、雄配子结合机会相等,即任何一个雄配子(或雌配子)与任何一个雌配子(或雄配子)的结合机会相等,这样才能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三、作业布置 
 
     教师个备
 
 
 
 
 
 
 
 
 
 
 
 
 
 
 
 
 
 
 
 
 
 
 
 
 
 
 
 
 
 
 
 
 
 
 
 
 
 
 
 
 
 
 
 
    
 
 
 
 
 
 
 
 
 
 
 
 
 
 
 
 
 
 
 
 
 
 
 
 
 
 
 
 
 




相关热词搜索:福建西山学校高中部高二生物集备教案

上一篇:《Unit 4 Global warming Period 2 Reading》福建西山学校高中部高二英语集备教案
下一篇:《1.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第1课时)》福建西山学校高中部高二生物集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