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第一课时 福建西山学校高中部高二语文教案
2014-02-19 09:10:55   来源:    点击:


课 题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主备 富芳芳 审核  


目 标
知识技能   1.理解、运用文中关于孔子学习、从政和为人处世的精髓,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2.重点欣赏文中精彩片段并且尽可能背诵。
 
过程方法   回顾、诵读、讨论、揣摩、归纳
情感态度   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
  树立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 
教学重点  掌握孔子生平、思想; 结合孔子的经历,分析《论语》一书的主要思想内涵。 
教学难点  深层理解《论语》内蕴;引导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鲁国以前有条政策,是说如果鲁国人到其他国家去,发现有鲁国的奴隶的话,那就帮  他赎身,然后回鲁国找国家报销。一天,子路帮个鲁国奴隶赎身后,就说不要国家报销.然后人们都称赞他品格高尚.但是孔子却把子路找来骂了一顿,说他应该找国家报销.子路不解,说那样就不是高尚品格的表现了.孔子说:你这样做的确能显示你的品德高尚.但是你有没想到,如果以后再有人帮奴隶赎身,就会有顾忌:若不找国家报销,就能显示品格高尚,但是自己的钱没了还是很心痛.如果找国家报销,那就显得自己品德不高尚了.那在进退两难时候会则么做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看到奴隶就不帮他赎身,当作没看见,就不会有进退两难的困难了.但是奴隶就不会被拯救,更多的奴隶会继续处于苦难当中.所以你应该去报销. 
二、关于孔子
       孔子,春秋末期鲁国人(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儒家学派创始人,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被尊称为圣人。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鼓励人们入仕,即“出来做事”。
       孔子的祖先本来是宋国的贵族,后因避宫廷祸乱面迁居鲁国。孔子的父亲是一名武士,虽跻身于贵族之列,但地位很低。孔子三岁时,父亲便死去了,他跟着母亲过着贫困的生活。孔子年轻时做过“委吏”,“乘田”一类的小官。鲁定公时孔子任中都宰、大司寇,鲁定公十二年,孔子“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政治生涯到了顶峰。由于与当权者的政治观点不和,开始周游列国,希望在别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曾长期聚德讲学,开私人讲学的风气,传说有弟子三千人,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孔子本人也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
       曾周游列国,晚年整理了“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到汉代以后,孔子的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三、关于《论语》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全称为“四书”。
语录体的特点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书,主要体式有四种:(1)直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2)答问体,即先指出问者及所问问题,然后记录孔子的回答;(3)对话体,记录孔子跟弟子或其他人之间的对话经过情形;(4)一边记叙事情的经过,一边记录孔子的言论。
四、学生诵读课文,揣摩重点字词的含义,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1、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2、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尔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五、教师总结两则文段的含义并引导学生评价。
六、简要评析1、2两则内容。
1、一方面说明地方长官慧眼非凡,与孔子交谈后,就预言孔子为传播正道的圣人;另一方面说明孔子在交谈中所表达的政论、见识是卓然不群的。
2、这一章反映了孔子关于社会改革的主观愿望和积极的入世思想。正因为天下动乱、天下无道,他才与自己的弟子们不知辛苦地四处呼吁,为社会改革而努力,这是一种可贵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六、布置作业
   
预习3、5两则。
教师自主
补充内容
 



相关热词搜索:福建西山学校 高中部 优秀教案

上一篇:《p2 Reading》福建西山学校高中部高一英语课件
下一篇:《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第二课时 福建西山学校高中部高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