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部 肖诚《谈古典诗歌中的虚实相映》—西山学校德育论文
2014-04-10 10:01:59   来源:福建西山高级中学    点击:

古诗词鉴赏是语文高考中的重点,也是难点,是用来拉开档次的。要做好这类题目,除了要具备扎实的文言文基本功外,还要熟悉和掌握古诗中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借代、拟人、对比、映衬等)和写作技巧(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动静相间、虚实相映、烘托、用典等)。

 

西山学校高级中学     肖  诚

 

古诗词鉴赏是语文高考中的重点,也是难点,是用来拉开档次的。要做好这类题目,除了要具备扎实的文言文基本功外,还要熟悉和掌握古诗中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借代、拟人、对比、映衬等)和写作技巧(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动静相间、虚实相映、烘托、用典等)。为了帮助考生能更好地鉴赏古典诗词,本文我想就虚实相映这一写作技巧谈谈自己的看法。

虚实相映,是将虚写与实写结合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一种表现手法,也是古典诗词中一种常用的写作技巧。“实”是指对客观事物作具体有形的描写,“虚”是指由具体有形的形象所引起的联想而进行的虚幻的无形的描写。换句话说,就是把客观存在的真情实景视做“实”,把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称作“虚”。正如清代方士庶所说:“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实境也。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此虚境也。”虚实相映,则是诗人把对客观事物的具体描绘与自己主观虚构的艺术形象融为一体,有虚有实,虚实结合。例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前三句描写的是眼前所见,是实写;第四句以银河来比拟庐山瀑布,是虚写。这里作者运用了虚实相映的手法,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雄伟壮观,奇特瑰丽的艺术画面,给人留下无穷的回味和无尽的联想。又如高适的《除夜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前两句是实写,写自己除夕之夜,客居旅馆的孤寂与凄凉,第三句则是虚写,诗人先撇开自己,从对方入手,想象家乡亲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反衬出自己除夕夜思念亲人之苦,以虚寓实,虚实相生。再看曾公亮的《宿甘露寺》“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要看银山拍大浪,开窗放入大江来。”前两句写弥漫山颠的云气直入枕中,让人觉得千峰在侧;雄浑悲壮的松涛声在床底下轰鸣,让人觉得如临万丈深谷,怵然惊惧。这里的“云气”“松涛”。是实写,“千峰”“万壑”是虚写。诗人正是运用这种虚实结合的手法营造了一种豪壮、崇高的意境之美。

虚实相映还可以分为化虚为实和化实为虚两种情况,现分别述之:

化虚为实,就是诗人通过想象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生动可感的形象。例如王昌龄的《青楼曲》“白马金鞍从武皇,旌旗十万宿长扬。楼头小妇鸣筝坐,遥见飞尘入建章。”这首诗写一位将军跟随皇帝狩猎于长扬,他想象其妻子在楼头弹筝,遥望这支庞大的出猎队伍的威武及雄姿,一定会感到无限的自豪。作者把这种感情(虚幻的东西)化为一种具体可感的形象(妻子遥见丈夫出猎),以妻子钦羡之景,表将军得意自豪之感。又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何日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诗人不写战乱中自己如何思乡,而是想象家中亲人(妻子)怎样思念自己,化虚为实,把自己思乡的情感(虚)附丽于具体的形象(实)上,令读者驰骋想象于虚实之间,从诗人对妻子的念之深去推想妻子对丈夫思之切。

化实为虚,就是诗人把自己的情感注入具体生动的形象之中,化景物为情思。例如李白《北风行》中的诗句:“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以极其夸张的手法写燕山雪花之大,以衬严冬之威,表达诗人对亲友的挂念、怜悯之情,于景物描写中寄寓自己的情思,含不尽之意于言外。又如杜甫的《北征》:“平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见爷背面啼,垢腻脚不袜。床前两小女,补缀才过膝……”这里诗人通过写爱子的饥色、啼哭、垢腻、补缀等苦难情景(实)把自己内心那种无尽的悲痛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诗人的不尽之意,正是寄寓在这有限之境中,余味无穷。

以上所述,无论是化虚为实,还是化实为虚,都可以收到一种很好的艺术效果,既扩展了作品的容量,又能使作品结构紧凑,形象鲜明生动,为读者创设了一种虚实相生的意境美。




相关热词搜索:肖诚

上一篇:高中部 王成益《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案例》—西山学校德育论文
下一篇:高中部 杨宁《旷世之谋士 立足天地间》—西山学校德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