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西山学校高中部 鲍锦添《浅谈“学困生”》德育论文
2014-06-29 10:58:18 来源:福建西山高级中学 点击:
摘要: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学生,他们学习成绩不佳,厌学、有网瘾或其他问题。他们经常被称为“学困生”、“后进生”或“差生”、在欧美一些国家,他们被善意地称为“潜力生”。
关键词:学困生 家庭 措施
一、“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学困生”的出现,是与家庭变化、家庭教育的失误以及学校与家庭教育的不协调有着直接关系的。许多家长觉得孩子上学后,教育就是学校的责任和义务,我最常听家长说的一句话就是:老师,我很忙,孩子的教育问题就拜托您了。其实家庭教育才应该是贯穿终生的教育,甚至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成败的基础。“学困生”的形成总是有很多原因的,家庭影响是最重要的因素。父母的婚姻状况、知识水平、教育理念,无不影响着孩子的学习、性格和心理。
家庭是人与社会最早的接触点,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是由于不合理的家庭教育,使部分学生心理异常。这部分学生的家庭环境有以下几种类型:
1、家庭溺爱型
家长对孩子一味的溺爱,使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孩子有了成绩,家长过高评价,做了错事,纵容包庇。父母这种盲目的溺爱会使孩子逐渐形成好吃懒做、蛮横胡闹、自私自利和缺乏独立性等许多不良品质,不利于他们健康人格的形成。
2、家庭期望性
在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理的引导下,孩子感到自己身负重望,不能辜负了家长的期望,学习成绩稍有下降,便觉得心中有愧,无形之中给自己背上沉重的包袱,这种心理压力如果不能及时宣泄出来,时间久了,就会形成心理障碍。
3、家庭暴力型
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或者是做错了事情、说了谎话,家长不分青红皂白,责骂训斥,大打出手,这样的棍棒教育只能使孩子产生畏惧感和逆反心理,产生“你要我往东,我偏要往西”的对抗行为。
4、家庭不幸型
父母离异、亲人亡故或被人遗弃等不幸的遭遇,使孩子失去了家庭的温暖,甚至受到他人的歧视和虐待,孩子心中会产生一种莫名的失落感和孤独感,导致情感性心理障碍。
5、家庭劣迹型
父母的言行举止粗野,满口脏话,甚至有酗酒、赌博和偷盗等不良行为,这些言行会对未成年子女的心灵产生毒害,甚至使他们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如何看待所谓的“学困生”,如何采用更积极更科学的教育方法对家庭教育的缺失进行有效的弥补,确属一项非常艰巨的工程。
二、“学困生”教育的有效措施
体罚不可行,说服显无力,学困生的教育的确很难。但即便难于上青天,我们也得假设一座通天的桥梁。我觉得学困生的处理上可以进行了以下尝试:
1、肃本清源。“欲正其末者,必先端其本;清其流者,必先治其源。”每一个学困生的背后都跟着一个问题家庭,所以,一个学校同时也必定应该是一所家长学校。我们每个月打家访电话,希望从家庭源头消除对学生的不良影响,引导家长把住疼爱孩子的尺度。
2、温火慢炖。付给花儿一个花期的等待——期待一次教育或一天内杜绝学生违纪现象,只是一个传说。《汉书·龚遂传》说:“治乱民犹治乱绳,不可急也,唯缓之,然后可治。”教育学困生也一样,绝对不要心存一蹴而就的幻想,要做好打持久战的打算。
3、设立“特别瞭望台”。每天进行固定谈话,由学生本人、班干部和班主任分别对学生一日表现进行记录,指正不足、提出建议、写出更改措施,学困生的成长发展趋势在线形图中一目了然。
4、建立家校联系卡。每月反馈学生在校情况,请家长配合做好工作。
5、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困生有展示的空间。每个学期组织篮球比赛、拔河比赛等。学困生多是对学习不感兴趣,精力无限,为他们创造更多展示自我风采的机会,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增添正当的成就感。
6、心语室里吸吸氧。美妙的音乐声中,躁动的心会慢慢平复,一杯热茶的氤氲下,心的距离会慢慢贴近,敞开心扉唠唠嗑,心理辅导老师上一课,会起到心灵催生的作用。
7、同伴效应促合力。我们发现老师语重心长的说服教育不如学生之间推心置腹的几句话更有效。同龄人之间更容易亲近,沟通起来更容易彼此接受,这在心理学上称为“同伴效应”。同伴之间的交流往往不会让学困生产生被居高临视的感觉,而会上升到义气的角度看待同学的劝说。
8、多元评价让学生有尊严地成长。我们常常为学困生的出现和管理而大伤脑筋,却没有认真反思我们的评价方式是否恰当。每个学生都是有独立人格、发展潜能和个性差异的人,其智力发育、兴趣爱好、性格习惯、学习基础等各不相同,但我们往往仅靠学习成绩这一把尺子来评价他们,那些学习不好表现又差的学生自然被贴上“学困生”的标签。
仔细观察那些学困生,他们身上并非全是缺点,有的学生喜欢打架但待人豪爽,有的有偷摸行为但孝敬父母,有的迷恋网络但能区别善恶……只是我们放大了他们的缺点从而掩盖了闪光点,然后对其施以各种名目的惩罚,跑圈、拖地。同时,他们不得不忍受着老师的冷眼、训斥和同学们的疏远与嘲弄。在这样的环境中,无论多天真纯朴的孩子也会感到压抑、失落、自卑,因为失去尊严感而更加自暴自弃。
多元评价可让学困生感受到尊严,可以引导、激励他们尽早踏上正确的发展轨道——对那些学习勤奋但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我们不妨改变横向评价的做法,对学生进行纵向的个体进步性评价,不求学生名列前茅,只求学生天天进步。这样学生就会在点滴进步中找到自信。
对那些活泼好动或惹事生非或孤僻执拗或沉迷玩乐或自由懒散的学生,我们应该保持适度的宽容,仔细发现他们的优点进行特长发展性评价。对擅长文艺或巧于制作或乐于助人或热爱劳动等有一技之长的学生,拍拍他们的肩膀说:“好样的,继续努力。”孩子们会意识到“我能行”,从而在被尊重中继续前进。
即使对那些屡教不改、顽劣不化的问题学生,我们也决不放弃,心怀“诸葛亮七擒孟获”那样的耐心来感化学生,给他们改过的机会,积极对他们进行后续跟踪评价。唤醒他们的良知和进取心,期待他们在深刻的反省中增强自尊、自律、自强的意识。
如何善待学困生,的确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课题。多元评价是帮助学困生走向成才的一根拐杖。
9、区别对待不同的学困生。将问题学生分为五种类型:(1)厌学型;(2)纪律型;(3)品德型;(4)心理障碍型;(5)好学生型。针对不同学困生的处理又提出不同的方法。第一类学生就是厌学型,针对厌学的原因找出解决的办法,解决这类学生就只需要班主任,或者家长的配合,第二类的学生就是纪律型的,就是在学校班级经常的违反规章制度,影响班级的教学管理工作,这类学生的处理最好是交由政教处处理,对于这类学生,多半是心理和品德方面存在问题。第三类学生就是品德型,这类的学生并不是老师所能处理好的,应交给专业的心理老师,若是老师横加处理,极有可能把问题变得日趋严重。第四类是心理障碍型,这类的学生最好就是交给心理专家,要是并不是很严重,老师也可以与家长相协调共同解决。最后的一类是好学生型,其实好学生型多半就是心理问题,例如说像抗挫折能力差,这类的学生最好的应对方法就是生活实践,就像是一次考试失败后老师可以进行挫折教育。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使不同问题得到良好的解决,老师也有了更多的实践做好其他的工作。对于学困生的分层分级处理其实也说明了老师与专家是有区别的,并不能要求每一个班主任都是专家,但是则应该追求一种专家型的班主任。
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转变学困生的教育是一项长期、艰苦、细致的工作,教师既要有热情,有耐心,不能操之过急,又要反复抓,抓反复,持之以恒,而且应该针对他们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充分尊重他们,科学引导他们,真诚理解他们,无私帮助他们,促进学困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上一篇:福建西山学校高中部 欧立国《努力打造快乐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下一篇:福建西山学校高中部 田立国《浅谈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德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