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部 《点燃希望之火,架起成功之桥》—西山学校德育论文
2014-04-15 15:16:30 来源:福建西山高级中学 点击:
坐落在南昌市郊区南端的一所民办学校——江西省西山学校,近年来在张董事长和校领导的英明管理下正欣欣向荣,蒸蒸日上,引起了南昌市教育战线同行的高度关注。二0一二年被评为江西省“四星级”优秀民办学校。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江西省西山学校自二00三年开办以来的十年时间里,学校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巨变呢?其根本秘诀是面向全国广聘名师,强化德育,因材施教。校长刘在远先生带领老师树立起了“西山人”的概念,从民办学校的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扬长避短,因材施教,走新课改素质教育之路,春风化雨,点石成金,用爱心点燃希望之火,架起成功之桥。下面通过几个方面,来看看我们西山学校教育所经过的历程。
一、爱心唤起希望。西山的素质教育是从爱心开始的。我们办学的宗旨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虽然我校高中部招收的学生有少数中考落榜生,但西山的教育者们都认为,世界上没有教不会的学生。任何学生都有各自的发展潜力,都能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老师始终对每个学生充满了爱心,充满了希望。教育的真谛在于老师用爱心去点燃学生心中的希望之火。针对这些原来所谓的“双差生”老师们采取了爱心哺育,多谈谈心,平等对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产生情感的热力和进取的驱动力。人们常说母爱是伟大的,教师们认为师爱与母爱同样崇高,同样圣洁。西山的学子在老师们的爱心哺育下,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之火,渴望成功,改掉了贪玩的习气。我们西山教育者们的格言是:“洒向学生都是爱,奉献社会全是才。”
二、希望化为目标。古语说:“哀莫大于心死,悲莫大于无志。”怎样才能使学生们心中点燃的希望火种永不熄灭,永远燃烧呢?化希望为目标是西山老师们的绝招。而且这个目标很具体,很实在。目标分为远近两种:远,指宏大的理想,毕生追赶的目标;近,指每天、每个月、每个学期、每一年达到的目标。追赶的对象就是身边的同学,让学生相互间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和特长。通过正迁移获得正能量,起到以某一项或几项所取得的成功来点燃其他各项希望的火种。在体验每天的小成功喜悦中,不知不觉地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积极地确立目标,成为目标内驱力的源泉。这就证实了一个道理:当学生达到他的目标时,动力与能力会猛增的,我们的课改目标也即达到了效果。
三、目标重在落实。马克思曾说过,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有了明确﹑具体的目标还不够,目标还重在落实。落实是实施课改素质教育的精髓所在。西山落实学生的素质教育是从“四心开始的。”自尊心——是不是每天在堂堂正正做人?要学生扪心自问有没有做伤害别人的事?哪怕是很细小的事?自信心——是不是面带微笑地开始每一天呢?把自卑、胆怯都抛到一边,从心底里喊出“我不后悔,我能行,我要拼搏,我能成功!”进取心——是不是奋发向上了?要让学生知道我今天要达到什么程度?明天一定能做到……责任心——是不是想到该为家庭、学校、社会做点什么?每天是不是浪费了时间?校长和老师们的教育原则是:要让每个学生在落实中快乐学习,体验成功,收获愉悦,美化心灵。
四、落实贵在创新。落实不能墨守成规,落实贵在创新,唯有创新者才有光明的未来,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学校行政处、教务处针对我们学校的学生现状,要求老师们必须从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创新教学方法,降低难度,放慢速度,先补缺漏,再赶进度。实行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分层推进,分类指导,设法进行培优转差,重点落实,对优生要求考试拿A,对“后进生”则只要求有所进步,考试考查合格。走办学新路——办特色班,如美术、音乐、舞蹈、体育(游泳﹑篮球、钢琴)等专业的特长班。不千篇一律地让每个学生去硬挤高考那根“独木桥”,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能力、不同层次、不同兴趣、不同特长有的放矢,进行特长定向培养,让其赋有新意。
五、创新喜获成功。西山的园丁们精心播下的课改素质教育种子,相信经过几年的辛勤耕耘,会在西山这片纯净的沃土上收获出一串串的硕果。二0一一年李超同学考上清华大学,二0一二年吕孝丹同学夺取进贤文科状元,二0一三年中考普高上线率达79.7%,上重高线有62人的惊喜成绩,高中部学考合格率均达百分之九十八以上,十年来上一本线二本线学生数每年均急剧增多,实属难能可贵,西山这里风景独好!
总之,江西省西山学校办学的成功在于西山的教育者们点燃了西山学子的希望之火,架起了莘莘学子走向成功的桥梁。让他们“走进西山,成就未来”,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课改素质教育征途上,加大努力,扬起新时代新课改教育的风帆!
江西省西山学校高中部:刘和生
二0一三年十月二十四日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