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福建西山学校高二地理集备教案
2013-10-21 14:41:07 来源: 点击:
教学内容 |
第一章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1课时)
|
||
教学目标 | 知识 与技能 |
1、了解区域的含义 | |
过程 与方法 |
1、举例说出区域的特征。 2、能归纳出区域的主要特征,并用简洁的学科科学语言表达 |
||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
1.培养对地理的兴趣与信心 2.树立正确的人地观与科学发展观 |
||
教学重、难点 | 重点 | 区域特征 | |
难点 | 举例说明区域之间的联系 | ||
教学过程 | 备注 | ||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一些具有明显地理环境差异的照片、图片,可以是自然环境的差异,也可以是人文环境的差异,便于上课时同学们进行交流和论证自己的观点。 导入新课 (教师运用媒体呈现如下具有显著地理特征差异的景观图片创设问题情境)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有明显的差异,那么请同学们推测这三幅景观图反映的是我国什么地区的景观,并且人类的活动会有什么差异?下面就请同学们像科学家一样进行问题探究。 课件展示: (方法引导:科学的探究过程是指类似于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过程,具体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寻找证据、证明观点、交流观点、形成新观点、产生新问题。) 师(提出假设)请同学们独立思考以上问题并提出自己的假设。 生三幅图大致反映了我国中纬度从西向东的自然景观,人类的农业生产活动会有非常大的差异。 师(寻找证据)同学们都提出了自己的假设,为了证明自己的看法,同学们能从以上三幅图中寻找到证据吗? 生从景观图中的生物差异情况来切入,尤其注意植被的差异。 师(交流观点)同学们分组讨论交流自己的观点,并请代表来表达小组的共同观点。 (学生回答以后教师总结) 师同学们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大家基本的共识是地理环境不仅存在差异,而且不同的地理环境对人类的活动会产生影响,我们也注意到虽然地理环境有差异,但在一定的空间尺度上地理要素表现出内在的协调性,地理环境特征表现为一定程度的一致性,我们把这样的表达一定空间尺度的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称为区域。 推进新课 板书: 一、区域 (一)概念: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依据一定方法划分出来的地球表层的空间单位。 师区域是我们人类活动的基础,也是地理研究的重要内容,区域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呢?请大家阅读中国气候类型图。思考如下问题: 1.中国气候类型图划分出了几个气候区域?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2.气候区的边界是明显的,还是过渡的? 3.同一气候区内部的气候特征有什么特点? 4.是否可以将下列的一些气候区合并为更高一级的气候区?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 师以上我们讨论了气候区,但是还有各种区域,例如行政区、经济区、居住区等等,在回答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我们认识到区域的一些特性,1.区域的内部特性:(1)内部具有某些方面的共性和结构的一致性;(2)内部某些方面有相关性;(3)内部具有共同的职能。2.区域具有不同的空间尺度,具有级别。3.区域具有整体性、差异性和开放性。 板书: (二)特征: 1.具有面积、形状、边界等区位特征。 2.内部性质相对稳定。 3.具有不同的级别。 [拓展]⑴层次性。⑵差异性。⑶整体性。⑷可变性。 ⑴层次性。即区域是有等级的。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例如,东北平原既是东北地区的一部分,又可划分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等。又如珠海市既是广东省的一部分,又可划分为香洲区、金湾区、斗门区等。 (2)差异性。指区域与同级别区域之间的差异。一般说来,区域等级越高,区域内部越复杂,同一性越小,区域间差异性也就越大;反之,区域等级越低,区域本身简单,区域内同一性大,区域间差异也小。例如我国东部季风区南北跨纬度广,内部差异明显,根据气候等要素的区别,又可分为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 (3)整体性。指地表区域内各组成部分间的内在联系,并经过这种长期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融合,形成一种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区域的这种整体性是形成区域同一性的原因。 (4)可变性。首先是指区域界线的模糊性。虽然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但大多数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其次是指对同一地表空间,人们研究区域的目的不同,划分的角度、指标不同,可得到不同的区划方案。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课堂随笔: |
教学内容 |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2课时)
|
|||||||||||||||||||||||||||||||||||||||||||||||||||||||||||
教学目标 | 知识 与技能 |
1. 比较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地理环境,说明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2.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
||||||||||||||||||||||||||||||||||||||||||||||||||||||||||
过程 与方法 |
运用地图、文字和图片材料归纳总结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的异同,通过分组讨论解决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 |||||||||||||||||||||||||||||||||||||||||||||||||||||||||||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
让学生树立矛盾的特殊性的思想观;理解事物之间是联系,发展和变化的。 | |||||||||||||||||||||||||||||||||||||||||||||||||||||||||||
教学重、难点 | 重点 | 通过比较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在地理环境的异同,归纳分析对其区域发展的影响。 | ||||||||||||||||||||||||||||||||||||||||||||||||||||||||||
难点 | 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 |||||||||||||||||||||||||||||||||||||||||||||||||||||||||||
教学过程 | 备注 | |||||||||||||||||||||||||||||||||||||||||||||||||||||||||||
教学过程: 复习第一课时关于区域的含义和特征 导入新课 放映多媒体图片,请同学们分析图片的地理环境差异,再深入思考下,这种差异对区域发展有什么影响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师:对比区域特征是地理学科非常重要的研究方法,需要注意以下环节:第一,确定对比的区域;第二,明确所对比区域的空间尺度与空间位置;第三,明确所应对比的要素或主要内容;第四,阅读相关区域地图,获取信息,进行全面对比,综合分析。在区域对比中尤其要注意提高阅读区域图的技能水平,以便获取更多的信息,并能进行严密推理,得出科学的结论。 案例分析:请同学们思考下P2页问题,讨论回答. 1.点拨:从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方面思考回答。 2.点拨:长江三角洲的年降水量大致和我国降水量的普遍规律一致,原因从该地地形为平原,降水主要来自东南季风等方面分析;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由于受东面有长白山的阻挡,降水较少,基本呈现从东向西规律递减的思考。 3.点拨:长江三角洲地区因河网密布,湖泊众多,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松嫩平原地区河网密度小,导致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 读图1.1和图1.2,并结合给出资料,比较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两地的差异。
师生互动:课本P3“活动”
师: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建筑物也呈现出诸多的不同。不仅传统民居如此,而且现代城市的住宅楼也如此生:(1)比较而言,北方的冬季寒冷而漫长,南方的夏季湿热而漫长。从北到南,年降水量逐渐增大,民居的屋顶坡度也逐渐增大(利于排水)。 (2)北方的城市住宅楼建设要考虑冬季室内取暖和墙体保温,所以建筑成本较高,楼房间距的大小主要看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 结合生活实例,展示各地建筑图片:北京四合院、、福建土屋和开平的碉楼等. 点拨:本活动要求学生了解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造成南北方建筑物特点的不同,并由此认识地理环境差异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教学随笔: |
分组思考讨论 小组交流 |
教学内容 |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3课时)
|
||||||||||||||||||||
教学目标 | 知识 与技能 |
1. 以长江三角洲为例,比较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2. 培养学生运用地图、文字、图片资料进行总结归纳、比较的能力。 |
|||||||||||||||||||
过程 与方法 |
运用地图、文字和图片材料归纳总结比较区域不同的发展阶段 | ||||||||||||||||||||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
理解事物之间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反对静止的观点 | ||||||||||||||||||||
教学重、难点 | 重点 | 通过比较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地理环境,归纳分析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 |||||||||||||||||||
难点 | 注意理解长江三角洲在不同时期的变化过程 | ||||||||||||||||||||
教学过程 | 备注 | ||||||||||||||||||||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搜集同一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照片,或者各种图像等,在教室里展览交流。 复习上节课关于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导入新课 通过对图片展览可以看出,不同时期,图片显示的景观显著不同。那么这种差异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这一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 推进新课 师:我们也应注意到同一区域的不同发展阶段,对人类活动的作用与影响是不同的。下面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例探究在不同的社会、经济、科技条件下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不同影响。 板书: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师 (设置探究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首先大家一起总体描述一下,长江中下游流域与农业发展相关的自然条件如何?地势平坦、河湖众多、沼泽广布、土质黏重、气候优越。在同样的自然条件下、不同的社会发展水平条件下,自然条件对长江中下游不同时期的农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1.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随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2、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读课本图1.3战国时期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河湖与沼泽示意) (1)长江中下游的环境特点:河湖沼泽分布较广、地势平坦、土质黏重。 (2)不同时期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 ①一些原来制约区域发展的地理因素得到克服,甚至成为促进区域发展的有利因素。(因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
阅读:区域的发展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后期阶段。 课后作业: 教学随笔: |
上一篇:《森林的开发和保护》福建西山学校高二地理集备教案
下一篇:《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福建西山学校高二地理集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