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堰河——我的保姆》福建西山学校高中部高一语文优秀教案
2013-12-17 15:25:31 来源: 点击:
课题 | 《大堰河——我的保姆》(一) | 上课日期:2013年 月 日 | |||
主稿人 | 熊颖 | 审核人:孙吉红 | 星期 | ||
三维目标 | 知识与技能 | 1、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 2、把握全诗的情感基调及主要内容 |
|||
过程与方法 | 1、反复朗读,体会诗歌情感 2、 综合探究把握诗歌内容 |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体会诗人对大堰河的怀念、赞美之情和对旧世界的仇恨之情 | ||||
教学重点 | 综合探究把握诗歌内容 |
||||
教学难点 | 诗歌的感情基调 |
||||
教学过程(导入、授课内容、总结、作业、板书设计) | 备注 | ||||
一、导入新课:母爱(散文诗) 今天我们借着这篇《母爱》的散文,追忆历史的光阴到1933年1月的一个早晨,一个年轻人站在阴冷、潮湿的牢房里,。他不由得因冷而神飞,睹雪而思人,想起了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普通农妇,他的保姆——大堰河 ,思念感激之情冲击着诗人的心,挥笔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这一首蕴涵了浓浓深情的诗歌,是一首呈现给中国劳苦大众的一首赞美诗。。这位诗人就是艾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 二、1.作者简介:艾青,原名蒋海澄,1910年出生。中国诗坛上一颗明亮的星。我国现代著名诗人。代表性诗篇除课文外,还有《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等。 2.写作背景 :艾青出生时难产,一位算命先生说他的命是“克父克母的”,因此被送到一位贫苦农民家里抚养。5岁时被领回家中开始读书,但依然受到冷遇,不准称自己的父母为爸爸妈妈,只准叫叔叔婶婶。正如他自己所说,他是在“冷漠和被歧视空气里长大”的。因此他对他的养母大堰河(大叶荷)的爱是发自内心的,大堰河对他的爱是让他刻骨铭心的。 三.初读 1. 播放朗读录音 2. 注意读准字音。 3. 准确把握情感。 四.整体感知 读了这首诗后你知道了一些什么事?有什么感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讨论明确: 读了这首诗后我知道了大堰河是“我”的保姆,“我”是吃了她的奶长大的。她心地善良、一生辛苦勤劳。她爱“我”如自己的儿子。她只活到四十年就离开了人世。 感受:这首诗不仅坦露了诗人深沉的内心积郁而且为我们中国的农村妇女树立了一尊朴素庄严的塑像。那种积郁首先来自现实生活中那些不公正的事物,来自他对农民命运的关切。 作者以深沉、真挚的感情,歌颂了贫农妇女大堰河勤劳、善良的美好品质,描写了她的悲惨命运。并诅咒和揭露了造成她悲剧命运的黑暗社会 五.理清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2节)写大堰河得名的原因及大堰河与自己的关系; 第二部分(3—8节)集中刻画大堰河勤劳、善良的品质,抒发诗人对大堰河的怀念与尊敬。 第三部分(9—10节)写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和家人的悲惨遭遇。 第四部分(12—13节)是诗人呈给大堰河的挽歌和献诗。 六、作业: 七、教学随笔: |
|
||||
课题 | 《大堰河——我的保姆》(二) | 上课日期:2013年 月 日 | |||
主稿人 | 熊颖 | 审核人:孙吉红 | 星期 | ||
三维目标 | 知识与技能 | 1、领会诗歌抒情性的特点,把握诗歌的情感走向 2、理清诗的抒情结构,把握保姆大堰河的形象 3、反复朗读,体会修辞方法(对比、反复、排比)的作用 |
|||
过程与方法 | 1、综合探究大堰河这一人物的形象特征及蕴含的象征意义 2、学习本文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个性的写法 |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体会诗人对大堰河的怀念、赞美之情和对旧世界的仇恨之情 | ||||
教学重点 | 诗歌的写作手法 | ||||
教学难点 | 大堰河的人物形象及象征意义 | ||||
教学过程(导入、授课内容、总结、作业、板书设计) | 备注 | ||||
一、导入(略) 二、体会感情 诗是诗人感情的载体,这首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又是怎样的呢? 全诗13个诗段,概括每个部分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第1部分:怀念与痛悼 第2部分:眷恋与感激 第3部分:同情与控诉 第4部分:讴歌与赞美 三、大堰河的形象 (勤劳、宽厚、善良是旧中国千千万万劳动妇女的化身) 四、分析诗歌表现手法。 1、叙事、抒情完美结合:如第4、7、8、11小节的叙述,抒发了同情、怀念、赞美、爱戴的感情。 2、细节描写展示人物性格 3、修辞手法: 妙用对比:两个家庭生活对比,体现社会制度不合理;两家的不同待遇对比,显示诗人的爱憎;生前的操劳和死后的凄惨;美丽梦境和凄惨死亡对比,深刻表现了文章主题 。大堰河的勤劳、善良的品格与她的悲惨的命运就在这对比中凸显出来,从而显示诗人对大堰河的赞美和对不合理的世界的诅咒。 大量反复:表现特有的感情,使诗句一唱三叹,增强抒情效果。 多次排比:既使内容凝炼,形式整齐,节奏鲜明,气势酣畅,也有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诗歌的气势。。 总之,反复、排比更有助于表达强烈浓厚的感情 五、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这首诗,作者通过对自己的乳母的回忆与追思,抒发了对贫苦农妇大堰河的怀念之情、感激之情和赞美之情,从而激发人们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同情,对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强烈仇恨。 理清了诗人由现实到回忆,再到现实的抒情结构,体会诗人起伏跌宕的感情旋律。 三十年代末的上海,一位著名诗人见到了艾青,曾激动的说,德国有莱茵河,法国有塞那河,埃及有尼罗河,那么,我可以骄傲的说,中国有大堰河。是的,如果把诗人半个世纪的创作看成是一条巨大的河流的话,那么,大堰河就是他永不枯竭的源头。分享给你的朋友吧: 六、作业布置: 七、教学随笔: |
|
上一篇:《红楼梦》1—30回经典情节(福建西山学校高一语文优秀教案)
下一篇:《大堰河—我的保姆》同步练习(福建西山学校高中部高一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