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自转》福建西山学校高一地理优秀教案
2013-12-18 08:46:05   来源:    点击:



教学内容   地球的自转
教学目标 知识
与技能
通过本课教学,要求学生知道什么是地球的自转,自转的方向、时间 ; 明白昼夜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形成的;事实说明地球自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过程
与方法
能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能在地图上正确标注地球自转的方向;对部分时间问题作出简单判断;能应用地球自转原理解释相关现象。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科学宇宙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地轴进动的原因(这是本章节的重点也是本书的重难点);真太阳日与平太阳日的意义及区别
难点 地球自转的证明、地轴进动的原因、真太阳日与平太阳日的意义及区别
教学过程 备注
毛主席有诗云:坐地日行八万里。那这句诗句指的是什么地理现象?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 师生
探讨
301  地球的自转及证明
特征:摆长,锤重,持续时间长

      偏转方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偏转速度:因纬度而异,     
傅科摆的特点是绳长、锤重,使摆动能持续较长时间,并在沙盘上留下摆动的轨迹。
 
 
PPT
展示
302-1             地轴和极移
极移是地极的移动,不涉及天极在天球上位置的变化;进动造成天极的移动,不涉及地极在地面上的位置的变化。
 
302-3  地轴进动
      地轴的一种圆锥运动
v      圆锥轴垂直于轨道平面,指向黄极;
v      圆锥半径23¢62°(黄赤交角);
v      方向向西(与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相反);
v      速度每年50²;
v      周期25 800年。

      地轴进动的原因
v      地球形状;
v      黄赤交角;
v      地球自转。

      地轴进动的表现
v      天极周期性运动;
v      北极星变迁
v      赤道面(和天赤道)的系统的变化;
v      二分点沿黄道西移(交点退行)
v      使回归年小于恒星年(我国古称“岁差”)太阳巡天一周,有别于季节上的一周岁,差值为20¢ ;
v      春分点西移:

      赤道坐标系中:恒星赤经和赤纬都缓慢而持续变化;
      黄道坐标系中:春分点沿黄道西移,恒星黄经持续变化,黄纬不变。
 
 
 
 
 
PPT
展示
思考讨论:
●在北半球,傅科摆向什么方向偏转?南半球呢?赤道呢?在纬度30°处,傅科摆的偏转速度是多少?
●什么是极移和进动?一地的经度和纬度因极移而发生变化,但不会因进动而发生变化 ,为什么?
 
 
师生
探讨
302-3   地球自转周期
恒星日:同一恒星连续两次在同地中天的时间,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有细微差别),23小时56 分
v      恒星日是同恒星时(春分点的时角)相联系的;
v      天文学以春分点定义恒星日;

      太阳日:太阳连续两次在同地中天时间
    24小时00 分

      太阴日:月球连续两次在同地中天时间
    24小时50 分

      太阳日和太阴日不同,二者具有不同的速度
 
 
 
PPT
展示
302-3 真太阳日与平太阳日
     太阳每日赤经差
v      真(视)太阳日:太阳日不同于恒星日,在于太阳每日赤经差因季节而变化;
v      平太阳日:真太阳日的全年平均值(作为时间单位);

      太阳周年运动向东,赤经逐日递增,中天时刻逐减推迟,连续两次中天的时间间隔增长, 因而太阳日大于恒星日 ;
      太阳每日赤经差因季节而异,视太阳长
         度有季节变化。

      太阳每日赤经差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黄赤交角
v      同样的黄经差造成不同的赤经差;第二赤道坐标系与黄道坐标系有共同原点(春分点),因基圈不同,黄经不同于赤经;
v      冬夏二至(黄赤二道平行)赤经差最大,太阳日最长
v      春秋二分(二道交角最大)赤经差最小,太阳日最短

      赤经差变化的次要原因是椭圆轨道
v      造成太阳每日黄经差本身的变化;由于日地距离的变化,地球公转速度的不等;
v      近日点变化最快,视太阳日较长
v      远日点变化最慢,视太阳日较短

       真太阳日长度受到黄赤交角和椭圆轨道两个因素的作用和干扰
 
 
 
 
 
PPT
展示
 



相关热词搜索:福建西山学校 高中部 高一地理 优秀教案

上一篇:《地方时》福建西山学校高一地理优秀教案
下一篇:《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福建西山学校高中部高一地理优秀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