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新民主主义革命(三)》福建西山学校高中部高一历史教案
2013-12-18 15:38:23 来源: 点击:
课题 | 3.3 新民主主义革命(三) | 上课日期: | ||||||||||||||||||||||
主稿人: 江少辉 审核人:吴学峰 | 星期 | |||||||||||||||||||||||
三维目标 | 知识与技能 | 1、回顾抗日战争的过程及胜利的意义,认识无论是民主革命还是今天我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既要有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2、人民解放战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及意义,体会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艰难的历程,进一步树立为中华新崛起理念,不怕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
||||||||||||||||||||||
过程与方法 | 1、在合作与交流中探究问题。教材中提到的探究的重要问题,我们都可以通过学生分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来完成。 2、采用问题情景教学法。情景的设置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也可以通过教师语言描述,来再现历史,然后通过教师提问或者是学生发现问题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
|||||||||||||||||||||||
情感态度 价值观 |
1、了解共产党28年的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培养学生不屈不挠的意志品质; 2、培养学生从历史的角度深刻认识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进一步认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 |
|||||||||||||||||||||||
教学重点 | 了解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的过程 | |||||||||||||||||||||||
教学难点 | 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 |||||||||||||||||||||||
<导入> 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后,国内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由民族矛盾演变为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此时的蒋介石一面准备发动内战,一面采取假和平的策略,为发动内战做准备。面对蒋介石的险恶用心,中国共产党采取了怎样的对策呢?中国的民主革命道路将走向哪里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部分内容。 <讲授新课> 3.3 新民主主义革命(三) 师:请同学看教材上毛泽东和蒋介石的合影照片,完成问题: 一、重庆谈判 师:蒋介石既然确立了独裁和内战的方针,又为何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毛泽东该不该去?为什么? 生:蒋:假和平,真内战;该去,揭露其阴谋 (1)原因 美国为了自身战略利益,扶蒋反共。 国民党迫于国内外求和平、反内战的压力,特别是内战准备尚未完成,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策略,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共同商讨国家大计”。 共产党方面,为争取和平、揭露美蒋阴谋,同时也考虑到蒋介石在国内外舆论的压力下,可能经过和平谈判,有条件地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地位,造成两党合作、和平发展的新阶段,毛泽东等赴重庆谈判。 (2)时间:1945年8月至1945年10月10日。 (3)结果:经过谈判,签订《双十协定》,确立了和平民主建国的方针。内容有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治协商会议,保证人民权利等。但对人民军队及解放区政权合法地位问题未能达成协议。 (4)影响:如果蒋介石以后发动内战将陷于被动地位。 师:既然国共双方达成协议,为何又爆发战争呢? 生:因为国民党内战准备工作已经完成。撕毁国共双方达成协议。 二、内战爆发 1、战略防御阶段——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师:阅读课文,思考解放战争初期的战况如何? 生: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2、揭开战略反攻序幕——千里挺进大别山 师:阅读课本材料回答问题: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和部分任务分别是什么?外线指什么? 生:答案: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部分任务是以一部分主力和地方部队,继续在内线作战,歼灭内线敌人,收复失地。外线指国统区,内线又指解放区。 3、战略决战——三大战役 (1)探究战略决战时机成熟的表现 (图1)战争初期国共双方军事力量对比简表(1946年6月) (图2)敌我力量对比表 1948年7月 师:这张表格和战争初期的表格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这种变化,使人民解放军作出了怎样的决策? 生:敌我力量发生重大变化,人民解放军做出了战略决战的决策。 (2)过程
运用所学知识,分组讨论三大战役胜利的原因。 答案: 1、党中央的正确决策 2、各解放区人民的大力支持 3、广大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 4、战略决胜——渡江战役 (1)背景:北平和谈 1949年4月1日,北平。以张治中为首席谈判代表的南京国民政府和平谈判代表团飞抵北平。来到下榻的北平六国饭店时,一幅大标语映入眼帘:“欢迎真和平,反对假和平”。 师: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团是为真和平而来吗?中共的态度怎样?最终结果如何? 生: 1、不是真和平,目的是缓兵之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全中国,企图划江而治 2、迅速结束战争,减少人民痛苦,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和平谈判的条件。 3、1945年4月20日,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协定上签字,和谈破裂。 1945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1945年4月23日,国民党的统治被推翻。 (2)渡江战役 1945年4月20日,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协定上签字,和谈破裂。 1945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指导学生从国内、国际和思想三个方面理解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1)标志着中国近百年屈辱史结束,独立、统一的新中国即将诞生。 (国内)意义 (2)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也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思想) (3)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国际) 2、回顾本单元内容,对比民主革命时期各阶级斗争的结果,探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A: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核心) B、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C:组成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D:得到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 师: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作了哪些努力? 生: 1、争取和平民主阶段:赴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参加政协会议,通过有益于人民的协议。 2、战略防御阶段,军事上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3、战略反攻阶段,千里挺进大别山; 4、进行战略决战和渡江战役,基本解放全国。 生:通过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意义的归纳,基本经验的探究,以及中共在抗战后所做的努力的总结,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 <总结> 我们今天学习的解放战争也结束了我们近代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这一单元的内容,那么世界无产阶级运动是如何兴起展开的呢,这是我们下节课学习的内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这节课后大家可以先预习这一部分,着重分析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背景并完成本节课的课后练习。 <作业布置>《赢在课堂》3.3 <板书设计> 3.3 新民主主义革命(三) 一、内战爆发背景 1、 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策略 2、 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 3、 政治协商会议 二、 内战爆发过程 1、战略防御——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2、战略进攻——刘邓挺进大别山 3、战略决战——三大战役 (1)、背景:北平和谈 4、战略决胜 (2)、渡江战役 (3)、国民党统治被推翻 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 意义:国内 国际 思想 胜利的基本经验 |
备注 |
上一篇:《3.3 新民主主义革命(二)》福建西山学校高中部高一历史教案
下一篇:第一单元期中复习(福建西山学校高中部高一政治优秀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