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新民主主义革命(二)》福建西山学校高中部高一历史教案
2013-12-18 15:35:27   来源:    点击:


   课题                      3.3 新民主主义革命(二)         上课日期:             
             主稿人: 江少辉                审核人:吴学峰           星期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中国土地革命时政治、经济和军事斗争的形势,剖析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道路的正确性
2、掌握红军长征的原因,理解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由此探究党的革命路线正确与否对革命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1、在合作与交流中探究问题。教材中提到的探究的重要问题,我们都可以通过学生分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来完成。
2、采用问题情景教学法。情景的设置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也可以通过教师语言描述,来再现历史,然后通过教师提问或者是学生发现问题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
     价值观
1、了解共产党28年的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培养学生不屈不挠的意志品质;
2、培养学生从历史的角度深刻认识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进一步认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
             教学重点 了解工农武装割据的含义,分析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教学难点 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一步一步由幼稚走向成熟的
教学过程(导入、授课内容、总结、作业、板书设计)
<导入>
大革命的失败告诉我们:要去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必须掌握革命领导权;必须拥有武装力量,必须坚持武装斗争。血的教训让中国共产党迅速成熟起来,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袖和脊梁。
<新授> 3.3 新民主主义革命(二)
师:根据教材完成下列表格
一、“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
 

 
 
揭开序幕
历史大事 意义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领导南昌起义。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1927年8月7日汉口中共召开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发动统治的总方针,决定秋收时发动武装起义。 这次会议给正处于思想紊乱、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1927年秋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 文家市决策: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
三湾改编:确定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点燃星火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点燃“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军队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合编为工农红军第四军。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得以巩固和扩大。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形成:《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这是中国坚持从实际出发,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的光辉典范。这一理论的形成,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星火燎原
开展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 土地革命使广大贫雇农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了田地,生活上有了保障。为了保卫胜利果实,他们积极参军参战,努力发展生产。
建立红色政权: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制定了宪法大纲。 这是一个工农民主政权。
开展武装斗争:从1930年-1933年,针对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五次围剿,红军取得前四次反围剿的胜利。(但由于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路线,致使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共中央和红军被迫长征。)  
师:结合中国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中国革命为什么要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生:中国的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反动派势力集中在大中城市
总结:①根本原因:这是由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一方面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薄弱,决定工人阶级力量不够强大;另一方面,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受剥削的农民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他们有强烈的革命性,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在城市敌人力量强大,在农村敌人力量相对薄弱。
②主要原因和必要条件:有中共的正确领导和有相当力量的红军存在。
③群众基础:国民大革命在群众中有深刻的影响。
④毛泽东个人的天才创造和实践。
二、红军长征
1、原因:由于王明的“左”倾错误,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2、经过
(1)19351月遵义会议——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
a会议内容:
从军事上和组织上纠正了“左”倾错误;
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军事上)
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组织上)
取消博古、李德军事最高指挥权。(组织上)
b意义:
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妥善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矛盾和分歧,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2) 展示长征路线图:引导学生总结长征路线及其意义
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翻越夹金山→穿过大草地→陕北吴起镇会师
→甘肃会宁三军大会师
3、长征意义:为中国革命锻炼和保存了一大批骨干,也为中国革命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
4、什么是长征精神?
材料一:红军长征途中,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红军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365华里才休整一次,日平均行军74华里,共爬过18条山脉,其中 5条终年积雪,渡过24条河流,经过11个省,通过6个不同少数民族地区。红一方面军从瑞金出发时86000人,到陕北是仅剩6500人,平均每行进一公里就有三四个红军战士献出生命。
材料二:红一方面军长征历时12个月,转战11省,行程25000里。
红二方面军长征历时11个月,转战8省,行程16000余里。
红四方面军长征历时19个月,转战6省,行程10000余里。
红25军长征历时10个月,转战4省,行程约10000里。
红一方面军长征出发时为86000余人,到达陕北后有7000余人。
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时为14000余人,到达陕北后剩11000余人。
红四方面军长征出发时为80000余人,到达陕北后剩37000余人,经西路军损失后余14000余人。
长征精神就是:
一往无前、所向无敌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万众一心、团结拼搏的革命集体主义精神;
战天斗地、不怕牺牲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精神;
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精神。
 
<小结>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逐渐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第一,开辟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井冈山道路;第二,形成了以毛泽东为首的党的正确领导集体;第三,及时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策略。
<作业布置>预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三部分
<板书设计>  3.3新民主主义革命(二)
一、“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
1、揭开序幕
2、点燃星火
3、星火燎原
二、红军长征
1、原因:由于王明的“左”倾错误,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2、经过:
(1)19351月遵义会议——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
a会议内容:
b意义:
3、长征意义:
4、长征精神
 
备注
 



相关热词搜索:福建西山学校 高中部 高一历史 教案

上一篇:《3.3 新民主主义革命(一)》福建西山学校高中部高一历史教案
下一篇:《3.3 新民主主义革命(三)》福建西山学校高中部高一历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