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福建西山学校高中部高二语文集备教案
2013-12-26 09:10:09   来源:    点击:


梦游天姥吟留别 主备人:喻聪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知识技能 了解七言古诗的一般特点,体会李白作品的艺术风格。
过程方法 赏析法   诵读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
情感态度 正确认识诗中所体现出来的不与权贵妥协的反抗精神和伤感情绪。
教学重点 领会想象奇特和比喻、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体味李白积极浪漫主义风格。
教学难点 体味李白积极浪漫主义风格。
教学步骤 教师自主补充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中国古代诗歌浩如烟海,尤其说起“话别诗”,我们很容易会想到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这首送别诗中有深情的劝慰,却不因远别而悲伤,表现了诗人真挚的友情和旷达的胸怀。今天我们来学习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一首话别诗《梦游天姥吟留别》。
二、整体感知
(一)析题
梦游天姥吟留别
1:内容:梦游天姥
2:形式:吟(诗体名,歌行体当中的一种。内容多有悲愁感叹之意,形式比较灵活,如同散文中的随笔,可不拘一格。如《游子吟》)
3:内容:别东鲁诸公
点拨:歌抒情、文载道、诗言志。这是一首和曲而唱的歌行体诗——他抒情;这是一篇形式自由的文——他载道;这是一首表达理想的诗——他言志。
(二)朗读课文 品味语言、感知内涵
1、朗读诗歌:
学生齐读全诗
纠正字音,并结合注释强调读音及意义
2、学生朗读第一段(节奏轻快 雄浑有力)
   思考:①诗人描写天姥山的神奇和高大的四个句子是哪四个?②找出几个生动传神的动词。③体会夸张、对照的写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①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②连---横   拔---掩  倒----倾  ③神往 充满神秘色彩、明知理想难以实现但还要知难而进。 )
3、集体朗读第2段(感情充沛 语调适合)
 思考:①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诗人在第二段开头用了一个“之”字代哪些内容而引出了他神往的梦境。② 大胆想象,试述“梦”的过程。③找出表现诗人梦游时兴奋不已的词及梦醒后的情感。
 ( ① 代第一段内容。②梦前----梦中-----梦后③飞  丰富的想象  大胆夸张。理想之梦:A浪漫:邀明月为伴、著谢公之木屐、登青云之梯----追求。B:神奇:天马行空、日月同辉、霓为衣、风为马、虎鼓瑟、鸾回车、仙如麻——理想。   梦后 ---失落。)
4、集体朗读第三段
点拨:“梦游天姥”,诗人极尽想象,直到眼前烟消云散,诗人才又回到了现实之中。梦后的诗人有何感叹?让我们一起来读诗文的最后一部分。
思考:①你们是如何理解反映诗歌主旨的这饱蕴诗情的两行诗句的?这一切在你的心目中看出了诗人怎样的艺术形象?
长安是帝王之都,是李白一生的向往,在这里感觉官场生活亦不过如此,外戚专权,同僚争权,诗人无意留恋,诗人宁愿选择自己的生存空间,选择放鹿青崖,踏寻名山,释放浪漫与率直,还要寻找“安社稷、济苍生”理想。(有儒家风范道家风骨)
这一切在我们的心目体现出了一位傲视权贵却又才华横溢的诗人形象,诗人气质不俗,潇洒浪漫,富于幻想,对自由充满向往。
②那么从哪里我们又读出了诗人是在与人“留别”?
(别君去兮何时还)
三、主旨: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四、艺术探究(详见板书)
    1、诗风浪漫 想像丰富 夸张大胆
    2、借景抒情 梦由、梦境为结尾抒情张本
    3、虚实相生 梦境的虚 现实的实
五、作业 1 背诵课文 2 思考练习
     艺术手法:
         诗风浪漫   
         借景抒情   
         虚实相生
 
 
教学随笔
梦游天姥吟留别 主备人:喻聪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知识技能 了解七言古诗的一般特点,体会李白作品的艺术风格。
过程方法 赏析法   诵读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
情感态度 正确认识诗中所体现出来的不与权贵妥协的反抗精神和伤感情绪。
教学重点 领会想象奇特和比喻、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体味李白积极浪漫主义风格。
教学难点 体味李白积极浪漫主义风格。
教学步骤 教师自主补充内容
                                                    第二课时
(一 )诵读并分析①段   
1.齐读①段并思考:既然题为“梦游天姥”(在“梦游天姥” 四字下标示双横线), 为何开篇要“谈瀛洲”?  
明确:“烟涛微茫”的瀛洲与“云霞明灭”的天姥同样神秘而又美妙。然而瀛洲的“信难 求”让人怯步,而天姥的“或可睹”则成了一种强烈的诱惑。如此以瀛洲陪衬天姥,以虚衬实,不仅给天姥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美妙的面纱,而且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  
2.除了瀛洲外,此段中还提到了哪些山?有何作用?  
明确:还提到了五岳、赤城和天台,从而衬托了天姥的雄峻巍峨,进一步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强烈愿望。 
小结:第一段写入梦之由。 
板书:第一段  入梦之由——瀛洲难求,天姥可睹。 
(二)诵读并分析②段  
1.如此神秘美妙、雄峻巍峨的天姥山如何不让作者魂牵梦绕呢,于是便有了“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的奇妙梦境。请同学们听老师诵读②段,并思考:或以时间为序,或以地点为序,指出本段共描绘了几幅图景,并用1—2个词归纳每一幅图景的特色。  
(边分析边板书)  
月下清丽之景——1至3句(飞:夸张,形容心情急切。送:拟人) 
       梦游天姥  日升明快之景——4、5句(引人入胜之景) 
第二段            山中奇幻之景——6至10句(殷:作动词用。栗、惊:使动用法) 
天空盛大之景——11至13句    烟霞如仙人 
           梦醒——14、15句 
2.品味重点字词:飞、送、殷、栗、惊等(点名回答)。  
明确:“飞”“送”两字先后运用了夸张和拟人的手法,生动地表现了诗人梦游路上那种急切、兴奋、轻快、神往的心情。“殷”“栗”“惊”分别活用为动词、使动、使动。  
3.点名或分组读每一幅图景,再次品味诗的妙境。 
4.正当梦入高潮时,作者却“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梦境突然地消失了,(板书:梦醒) 面对现实,作者禁不住长嗟短叹,作者感叹了些什么呢?  
(三)诵读并分析③段  
1.段意讲解:第三段  惊梦长叹——蔑视权贵,傲岸不屈 
1.请一位同学诵读③段,其余的同学思考:段中反映了李白怎样的思想性格(讲解一些李白的人生经历及思想性格作提示)?  
明确:“别君”二字照应题目“留别”(在“留别”二字下标示 双横线)。 段中主要流露出的是不满现实,不趋炎附势,蔑视权贵,傲岸不屈的反 抗精神。(板书:蔑视权贵,傲岸不屈) 同时也流露出人生如梦的虚无感伤的情绪和逃避现实的消极避世的思想。然而我们并不能因此而过多地苛责李白。在污浊的封建官场,该有多少人被同化得没了自我,没了人格,诗人不可能改变当时的社会环境,能够如李白这般傲岸不屈、洁身自好已经非常难能可贵了。  
2.作者为什么要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写梦境呢?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明确: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写仙境的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也就是说,诗歌的前后是一致的,都是在写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只是诗歌的前半部分用梦的形式曲折地表达出来,而后半部分诗人则是直抒胸臆,直接唱出:“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本课重点字词 
◆解释下列加点词 
我欲因之梦吴越:代神游天姥山的愿望 
失向来之烟霞:代上文神异的景象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低头 
势拔五岳掩赤城:超过 
◆找出文中的古今异义字 
烟涛微茫信难求(信,的确、实在) 
云霞明灭或可睹(灭,暗) 
势拔五岳掩赤城(拔,超出) 
 
教学随笔
梦游天姥吟留别 主备人:喻聪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知识技能 了解七言古诗的一般特点,体会李白作品的艺术风格。
过程方法 赏析法   诵读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
情感态度 正确认识诗中所体现出来的不与权贵妥协的反抗精神和伤感情绪。
教学重点 领会想象奇特和比喻、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体味李白积极浪漫主义风格。
教学难点 体味李白积极浪漫主义风格。
教学步骤 教师自主补充内容
                                                     第三课时
赏析全诗
1、学生齐读全诗  2、播放朗读录音
3.提问:文中写梦游是从哪里开始,又至何处结束?此前写了什么?后面又写了什么?
明确:写梦游是从“我欲因之梦吴越”一直到“仙之人兮列如麻”。前写入梦缘由,后写梦醒后的感慨。
   4、分析“海客谈瀛洲……对此欲倒东南倾。”
   (1)思考:既然题目是“梦游天姥”,为何开篇从“瀛洲”谈起?
明确:“瀛洲”是东海三神山之一,把天姥山与神山并提,起陪衬作用,表现了天姥山的神奇色彩,而且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因为“云霞明灭”的天姥山与“烟涛微茫”的瀛洲同样神秘美妙,然而瀛洲的“信难求”让人怯步,而天姥山的“或可睹”就成了一种强烈的诱惑。
   (2)提问:天姥山除带有神秘色彩外,还有什么特点,是怎么体现的?
明确:高大、巍峨。先用天相比,又用以高峻闻名的五岳及附近的名山赤城、天台相比。
   (3)提问:这一部分使用什么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
明确:比较、衬托的写作手法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5、分析“我欲因之梦吴越……送我至剡溪”
   (1)提问:“一夜飞度”表现了什么?
明确:急切兴奋之情。
   (2)提问:“照”、“送”写出什么?
明确:明月与人如影随形,人与自然和谐一体,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眷恋。
   6、分析“谢公宿处今尚在……身登青云梯。”
   (1)思考:诗人为何提到“谢公”?(略)

   (2)提问:这几句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明确:空间转移,时间推移,景象发生变化,有声有色地进入梦境。
   7、分析“半壁见海日……水澹澹兮生烟”
  (1)提问:“见海日”、“闻天鸡”写出天姥山什么特点?
明确:高峻。
   (2)提问:“千岩万转”、“迷花倚石”又表现了什么?
明确:诗人忘情山水之态可掬。
   8、分析“列缺霹雳……仙之人兮列如麻”
   (1)提问:四个短句的形式与内容有何联系?
  明确:节奏鲜明,铿锵有力,充分表现了打开天门的雄伟气势。
   (2)提问:天门打开后的景象如何?
明确:光辉灿烂、壮丽非凡。
   (3)思考讨论:诗人为何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绘梦境呢?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明确: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写仙境之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
   9、分析“忽魂悸以魄动……使我不得开心颜!”
  (1)提问:正当梦入高潮时,诗人却“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梦境突然消失了。这几句写了什么?
   明确:梦幻破灭后的失意。
   (2)提问:洞天之游的神奇对这一部分起什么作用?
  明确:反衬梦幻破灭后的失望,作者与读者的情绪随之沉静,在全文形成了起伏的波澜。
   (3)提问:面对现实,作者禁不住长嗟短叹。“世间”两句,作者是在感叹什么?
       明确:世事虚幻无常,流露了人生如梦的感伤情绪。
   (4)提问:“且放”两句,诗人表明了自己什么志向?
 明确:绝不与恶势力妥协,保持自己的独立人格,同时也显露出诗人逃避现实的消极遁世的思想。
   (5)提问:“安能”两句表现出诗人什么性格和精神?
      明确:蔑视权贵的性格和强烈的反抗精神。
   师:虽然诗人也流露了一定的消极感伤的情绪,但我们并不能因此而过多地苛责李白。在污浊的封建官场,该有多少人被同化得没了自我,没了人格。诗人不可能改变当时的社会环境,能够如李白这般傲岸不屈、洁身自好已经非常难能可贵了。 
 
教学随笔




相关热词搜索:福建西山学校 高中部 高二语文 集备教案

上一篇:《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二课 影响价格的因素》福建西山学校高中部高一政治集备教案
下一篇:《第三单元知识梳理与复习》福建西山学校高中部高一历史集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