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知识梳理与复习》福建西山学校高中部高一历史集备教案
2013-12-30 14:52:10   来源:    点击:


课题 第三单元知识梳理与复习 上课日期:             
主稿人: 江少辉                审核人:吴学峰 星期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概况,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2、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诞生,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知道这三项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初步认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色。
过程与方法 注重启发式教学,可事先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主动发表意见,并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
情感态度
价值观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盛会,胜利的盛会。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会议对建立新中国做出了重大贡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教学重点 新中国的成立;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诞生;党的民族政策。
教学难点 如何正确认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色。
<导入>
 
 
现代
中国
的政
治建
设与
祖国
统一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建国初期:初创 政治协商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十年文革:曲折 十年文革
改革开放以来:完善 平反冤假错案
法律制度逐步健全
民主制度的完善
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
祖国统一大业 “一国两制” 香港回归
澳门回归
两岸关系缓和
 
<复习>    第三单元知识梳理与复习
 
一、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包括的主要内容
【知识归纳】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政权的组织形式,不同于西方三权分立制度:①经济基础不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三权分立制度建立在私有制之上;②行政权力主体不同。人民代表大会制是全国人民,三权分立制是资产阶级;③组织原则不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民主集中制;三权分立制度是分权制衡。
【误区警示】要正确判断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首先要明确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包括的主要内容有哪些,不能与其他时期政治建设的内容相混淆。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确立和发展历程                                  
【知识归纳】
①1949年举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初步建立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代行全国人大职能。
②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人民政协代行人大职能结束,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行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③1956年中共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八字方针,标志着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④ 1966年——1976年,政治协商制度遭破坏。
⑤1982年,中共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进一步完善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特别提醒】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中国民主政治中的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十年的实践证明,这一制度A有利于党和国家的集中统一和全国人民的团结;B有利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充分调动各民主党派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C有利于党和政府兼听各种意见,作出科学的决策;D有利于发扬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克服官僚主义;D有利于形成对共产党的监督机制和党风廉正建设。
特征:①共产党领导是根本。在党的领导下,各民主党派与共产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亲密合作,为共同的目标团结奋斗,是我国政党制度区别于西方多党制的根本特点。②各民主党派是与共产党共同致力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是参政党,而不是反对党或在野党。这是因为我国民主党派与共产党在政治目标和根本利益上具有一致性。这与西方多党制中以谋取执政地位为目的的反对党、在野党具有本质的不同。③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是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挚友、诤友关系,是参政党与执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亲密团结、合作共事的关系,而不是多党竞争、轮流执政、互为对手、彼此倾轧的势不两立关系。这与以竞争为特征的西方多党制政治体制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也是区别于西方多党制的显著特征。
三、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主要内涵和重大意义
【知识归纳】
(1)“一国两制”,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为解决台湾问题和香港、澳门回归问题,以和平的方式实现祖国的统一而制定的一项重要战略方针。
(2)“一国两制”构想的特定含义主要指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实行“一国两制”是指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第二,实行“一国两制”是指在中国大陆和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实行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的各个方面有着根本的、重大的区别。第三,实行“一国两制”,国家的主权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第四,实行“一国两制”有宪法和法律保障。有较长时间的稳定性。
 (3)“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导思想:①有利于实现祖国的统一;②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③有利于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稳定,繁荣和发展;④顺应历史潮流,有益于人民,有功于民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特别提醒】统一问题的由来:香港、澳门、台湾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__香港_被英国殖民者占据99年。主要是通过1841年侵占香港岛;1860年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1898年侵占新界、威海卫。至此,完全占领了香港。__澳门__1553年被葡萄牙占据; 台湾__是1949年蒋介石留守。要正确理解“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主要内涵和重大意义。
四、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在和平统一和“一国两制”的方针下,采取了一系列具体的政策和措施,促进海峡两岸的和缓与交流,而台湾当局被迫作出回应。海协会和海基会的成立,是两岸在“一国两制”的问题上达成的共识。“汪辜会谈”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的突破。江泽民对两岸关系的“八项主张”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一贯性和连续性,是针对两岸关系发展新情况而对“一国两制”方针的细化,是新时期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
【特别提醒】(1)当前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的有利因素:① “一国两制”方针充分考虑到各方的利益,有巨大感召力。 ②香港、澳门回归为解决台湾问题的成功范例。  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④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
(2)阻碍统一的因素:台独势力和海外反华势力

 
<总结>
古今中外均强调法治,但法的阶级实质不同;在今天的法治建设过程中,我们应善于借鉴中外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来完善我们的法律体系;法律体系所规范的是不同时代人与人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应从国情出发进行法治建设。
<作业布置>完成专题四练习试卷
<板书设计>
第三单元知识梳理与复习
 

 
 
现代
中国
的政
治建
设与
祖国
统一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建国初期:初创 政治协商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十年文革:曲折 十年文革
改革开放以来:完善 平反冤假错案
法律制度逐步健全
民主制度的完善
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
祖国统一大业 “一国两制” 香港回归
澳门回归
两岸关系缓和
 
 
                                     
 




相关热词搜索:福建西山学校 高中部 高一历史 集备教案

上一篇:《梦游天姥吟留别》福建西山学校高中部高二语文集备教案
下一篇:《4.2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福建西山学校高中部高一历史集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