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气候类型的判读》福建西山学校高中部高一地理集备教案
2013-12-30 18:22:31 来源: 点击:
教学内容 | 世界气候类型的判读(一) | ||
教学目标 | 知识 与技能 |
1:理解影响气候的因素; 2:了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特点及成因; 3:掌握判断气候类型的一般方法 |
|
过程 与方法 |
通过讲练结合,提高学生判断气候类型的能力,学会根据具体情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 ||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
通过对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的分析,使学生明确科学结论的得出要有前提条件、充分的依据,学会多问为什么,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 ||
教学重、难点 | 重点 | 从气温和降水的坐标图判断气候类型 | |
难点 | 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及能力提高 | ||
教学过程 | 备注 | ||
判断方法和步骤 第一步:根据气温高低判断某气候所在的半球,如果7、8月份气温最高,为北半球;如果1、2月份气温最高,为南半球。 第二步:根据气温曲线中最冷月的气温值,判断气候类型的范围。 热带型:最冷月>15℃,终年高温。 亚热带型:最冷月在0℃以上,冬温夏热。(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型:最冷月0℃以下(温带海洋气候除外,在0℃以上),冬冷夏热。 寒带型:最热月0℃以上——苔原气候,最热月0℃以下——冰原气候; 第三步:在第二步基础上根据降水特点判断具体的气候类型 年雨型——终年降水多且季节分配均匀——热带雨林气候(>2000mm)温带海洋性气候(700mm左右,冬雨稍多) 夏雨型——夏季多雨,冬季少雨——热带草原气候(750-1000mm,最高月降水量400mm以下);热带季风气候(>1500mm,最高月降水量400mm以上);亚热带季风气候(>800mm),温带季风气候(>400mm) 冬雨型——夏季干燥、冬季多雨——地中海气候(300-1000mm) 少雨型——终年降水稀少——热带沙漠、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略集中在夏季):亚寒带与极地气候。 |
|||
教学内容 | 世界气候类型的判读(二) | ||
教学目标 | 知识 与技能 |
1:理解影响气候的因素; 2:了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特点及成因; 3:掌握判断气候类型的一般方法 |
|
过程 与方法 |
通过讲练结合,提高学生判断气候类型的能力,学会根据具体情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 ||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
通过对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的分析,使学生明确科学结论的得出要有前提条件、充分的依据,学会多问为什么,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 ||
教学重、难点 | 重点 | 从气温和降水的坐标图判断气候类型 | |
难点 | 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及能力提高 | ||
教学过程 | 备注 | ||
二、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 1、从分布上判读: 2、丛成因上判读: 3、从特点上判读: ⑴以温定球(根据平均气温最低值和最高值出现的月份,判断所在半球) ⑵以温定带(根据最冷月或最热月平均气温,判断所处热量带) ⑶以水定型(根据年降水量及各月的分配情况,确定降水季节分配类型) 通过高考实题演练和教师的分析让学生体验高考试题的答题思路和方法。 本节是在完成世气候类型基础知识复习的基础上,设计的巩固基础知识、训练学生判断分析气候类型思维能力的一堂综合复习课。气候类型历来是统领中学地理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因为综合性强、思维跨度大,学生问题较多,但如果能设计好教学,也将是对学生已有知识进行整合的突破点和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理想点。 2、教师总结环节应用了实物演示的方式,取代了以往课件总结环节,学生感觉教师语言不多而是非常形象地演示了亚洲高压的形成过程以及对副极地低压带的影响,形象易懂。 本课设计的第二个亮点是突出了人地关系,在学习完季风气候的成因及特征后并没有结束学习,而是提升到了气候这一自然环境要素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延伸了学生的地理学习思维,而在南亚季风的学习中也没有像以往教学中通过对比的方式学习,而是通过提出一个历史和地理间联系的问题“为什么说季风也左右了鸦片战争的播放时间?”通过这个问题吸引学生自主学习南亚季风的成因。 |
上一篇:《5.3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福建西山学校高中部高一历史集备教案
下一篇:《种树郭橐驼传》福建西山学校高中部高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