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二地理集备教案《北美和美国》
2014-09-13 09:46:18 来源: 点击:
课 题 | 北美和美国1 | 备课时间 | 年 月 日 | ||||
上课时间 | 年 月 日 | ||||||
主备 | 袁乐华 | 审核 | 杨凤华 | ||||
教 学 目 标 |
知识技能 | 1、 北美的地理位置、范围 2、 北美地形特征及对气候的影响 |
|||||
过程与方法 | 利用插图读图、识图找出北美位置和地形类型、气候类型 | ||||||
情感价值 | 培养事物是普遍联系当的观点 | ||||||
教学重点 | 北美南北纵列的三大地形区的组成和分布特点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 ||||||
教学难点 | 北美地形对水系的影响 | ||||||
教学步骤:(体现教学过程、时间安排、板书设计、学法指导、小结、 作业布置、教后反思(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等) |
教学手段、方法 | ||||||
导入新课:这里曾经是新大陆,这里曾经是殖民地,现在这里经济发达。 板书:1、北美位置和范围 (1)经纬度位置:20ºW-160ºW,主要在30ºN-80ºN。北美地区位于西半球的北部,主体部分在温带,寒带面积较小。 (2)范围:北美是指北美洲的北部,包括加拿大、美国和属于丹麦的格陵兰岛。 (3)海陆位置:临三大洋,西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东面是大西洋,南面是墨西哥湾,陆上与墨西哥分界。 2、北美地形:南北纵列的三个地形区: 北美地形南北纵列,分为三个地形区:西部高山区、中部平原区、东部高原山地区;地势中间低,东西两侧高;冰川地形广布。 (1)西部高山区-高大褶皱山系,山脉与盆地、高原相间 成因: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在北美大陆西侧形成一系列高大的平行山脉,它们构成了美洲科迪勒拉山系的北段。 特点:①以落基山脉为主,几条平行并列的南北走向的山脉组成,山脉之间分布有宽广的盆地和高原。②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由于位于板块交界地带,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的一部分)。③这些山脉隆起的年代较晚(中生代),许多山峰海拔在4000米以上。 (2)中部平原区-平原广阔纵贯,冰川湖泊众多 中部平原北起北冰洋沿岸,南抵墨西哥湾沿岸。面积宽广,地形平坦,叫做中央大平原。平原西部是地势较低的大平原;平原北部湖泊众多,多为第四纪冰川活动的产物;南部是密西西比河冲积平原。 (3)东部高原山地区-古老的高原山地 在加拿大境内有拉布拉多高原,在美国境内有阿巴拉契亚山脉,东部的高原、山地形成年代早,久经侵蚀,海拔较低,海拔多在1000米以下。 3、北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1)主要特点:北美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温带大陆性气候面积广大。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夏季降水稍多,适宜农牧业的发展。 (2)主要类型及分布:本区除温带大陆性气候外,在北冰洋沿岸有寒冷的极地气候。在太平洋沿岸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受地形的影响,呈带状南北延伸,仅分布在沿海地带。墨西哥湾北部是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西部还有小面积的高山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 (3)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北美气候受地形影响明显,主要表现在气温和降水两方面。 (1)对降水的影响:①北美西部高大山脉南北纵列,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受高山阻挡,在西侧形成地形雨,使太平洋沿岸为多雨的湿润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②山脉东侧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东部低缓的山地对大西洋水汽的阻挡作用不明显,降水由东部沿海(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和温带落叶阔叶林气候)向内陆逐渐减少(温带草原气候、亚热带草原和沙漠气候);落基山与海岸山脉之间的高原、盆地,因地形闭塞,降水较少,成为半干旱区(温带沙漠气候)。体现了自然带的从沿海向内陆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规律。 (2)对气温的影响:中央大平原贯通南北,冬季极地冷气流可以从北冰洋上空长驱直达墨西哥湾沿岸,导致沿途气温急速下降。所以墨西哥湾沿岸仍可受到寒潮的影响。夏季,墨西哥湾的暖湿气流也可以自由北上,使中部和东部普遍暖热。冬季气温普遍偏低,夏季普遍暖热,使北美地区温差较大,大陆性特征明显。 课堂小结:结合PPT展示 作业布置:《作业手册》 课堂反思: |
|
||||||
上一篇:高二地理集备教案《澳大利亚》
下一篇:高二地理集备教案《亚洲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