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集备教案《人和》第2课时
2014-09-13 10:34:13 来源: 点击:
课 题 | 《人和》 | 备课时间 | 年 月 日 | ||||
上课时间 | 年 月 日 | ||||||
主备 | 王兴伟 | 审核 | 游丽梅 | ||||
教 学 目 标 |
知识技能 | 学生学习选文,在学习中涉及材料的思想、表达艺术及词汇等多方面的问题。 | |||||
过程与方法 | 讲解、学生讨论、探究、展示 | ||||||
情感价值 | 比较深入地了解孟子的思想,尤其是了解他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 | ||||||
教学重点 | 通过了解孟子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 |
||||||
教学难点 | 通过了解孟子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 |
||||||
教学步骤:(体现教学过程、时间安排、板书设计、学法指导、小结、 作业布置、教后反思(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等) |
教学手段、方法 | ||||||
一解读2、3、4、则 “人和”相当重要,如何才能做到“人和”呢? 1、 第2则: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 (1)思考:国君要达到人和的境界,必须施行仁政,必须具备仁德。那么就一般的社会成员来说,如何能够营造人和的社会关系呢? 明确:“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人人互敬互爱,就能达到人和的境界。 (2)如果有了例外,要面对这种例外,君子要怎么做呢? 明确:自反——反省自己 (3)君子和一般人的不同是什么? 明确:君子和一般人的不同在于君子的居心,当横逆之徒以横暴不顺理来对待他的时候,他一次次问自己是否做到了仁、是否有礼、是否做到了忠,在自己已经切实达到了这些要求,可横逆之人仍然以横暴不顺理来对待自己的时候,他除了视之为禽兽以外,不会跟他们计较。君子的忧虑在己不在人,君子的忧虑不在遇上横逆之人,而在自己的德行不能达到舜那样高的水平,成为天下人的楷模,并且垂范后世。 (4)孟子通过这则短文想告诉我们什么? 明确:君子应该时刻把仁礼当在心上,常常反省自己的言行是否合乎仁礼,也就没有小人那样患得患失的忧虑了,担心的是自己修养方面是否合乎圣贤礼义。 (5)那么这则对我们的启发是什么? 明确: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应该时时处处地反省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 第2则针对每一个社会成员,选文3、4则针对统治者。 2、第3则:反求诸己 思考:“爱人不亲,反其仁; 治人不治,反其智; 礼人不答,反其敬。”从这句话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明确:凡事没有做好,都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才是根本。抓住了这个根本,就可以赢得天下,达到人和的境界了。 3、第4则:推己及人 (1)思考:统治者要做到“人和”还有什么方法? 明确:1)推恩 2)发政施仁,制民之产 3)治礼义,“驱而之善” (2)孟子引用《诗经》中的句子意在说明什么? 明确:说明“推恩之心”对于君王成就霸业的重要性,拥有推恩之心是君王“发政施仁”的必要的前提。 二、课文小结: 现代社会是一个张扬个性的社会,我们的确需要个性,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需要团结。 人和思想是我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是最讲究和的民族。“和”意味着团结以及这种团结给人们的适意的体验。 今天,我们从学习中了解了孟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找到了立身处世的借鉴——“反求诸己”、“推己及人”,让我们在生活中去使用这两种处世之道,营造一个和睦团结的班,创造一个和乐美满的未来。大家有没有信心?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先秦•孟子 2、人心齐,泰山移。——中国谚语 3、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俗语 4、民齐者强。——荀况 5、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薛宣 三 作业:12课的课时训练 四 :教后反思 |
|
||||||
上一篇:高二语文集备教案《人和》第1课时
下一篇:高二语文集备教案《人和》第3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