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部 吴海燕《“小组合作”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及研究》—西山学校德育论文
2014-04-15 16:26:05   来源:福建西山小学    点击:

小组合作是将全班学生依其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乃至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每组3-6人)。小组合作学习将班组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将传统教学与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方式灵活多样,教师要做好分工,责任到人,有序地开展小组合作活动。

 

                                  吴海燕

摘要:小组合作是将全班学生依其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乃至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每组3-6人)。小组合作学习将班组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将传统教学与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方式灵活多样,教师要做好分工,责任到人,有序地开展小组合作活动。

关键词:小组合作  小组长  学习  研究性  主动性

小组合作学习(又称合作学习)于70年代率先兴起于美国,并且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它的产生除了美国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之外,主要是出于克服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它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纳入教学之中,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基本做法是将全班学生依其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乃至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每组3-6人)。

一、 小组合作识读

(一)基本介绍

创设一种只有小组成功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合作,小组成员共同达到学习的预期目标。小组合作学习将班组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将传统教学与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近年来,我国一些地方学校改革课堂教学,也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应用与研究。国内外的研究和实践,都验证了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课堂教学常规组织形式在提高学习效果方面的有效性。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新策略。

(二)小组合作形式对于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在我们已有的实践中,小组合作学习对接受性学习的积极作用已经得到证明。研究性学习同接受性学习相比,在教学目标、学习内容、信息来源、学习方式等诸多方面有所不同,其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效果如何呢?

  1.更适宜于让学生获得从事科学研究的体验和技能。

  当今时代科学研究的主要方式是集体研究。科研工作者开展科学研究,通常都是组建课题小组或项目小组,按照一定方案,由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有序地研究并最终达到研究目标的。而开展研究性学习目的就在于让中小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学会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科研工作者开展科研的情境和途径。以小组合作形式开展研究性学习,与科研工作者进行科学研究的组织形式十分相似。学生在合作学习小组中,通过与同伴的共同努力,提出问题、确定目标、制订方案、收集信息资料并进行分析处理、寻找问题的答案或结论。尽管中小学学生的学习活动不能等同于科学家的研究工作,但是组织形式和探究过程的相似,为学生获得科学研究的相关体验提供了基础。

  2.更有利于研究性学习的认知、情感和技能目标的均衡达成。

  学习是认知的过程,也是满足学习者心理需求的过程。学习的过程伴随着浓厚的情意色彩。学习行为又是一种社会化行为,唯有同他人沟通、互动,才能取得较大的成效。研究性学习具有多元目标,包括激发创造精神、增强主体意识、陶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学会收集与处理信息、学习体验科学研究、学会人际交往养成合作精神、提高思维与表达能力等。小组合作学习是同学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交流知识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相互沟通情感的过程;学习的过程不仅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认知发展,并且还通过情意因素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以及非认知品质(如人际交往等)的提高,同时也满足了每个学"影响力"和"归属"方面的情感需求。小组合作开展研究性学习,将不仅使学生"学会"、"会学",而且使学生"乐学"、"好学",所以,小组合作学习理所当然地成为研究性学习的比较合适的教学组织形式。

  3.有利于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研究性学习,开发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教学效率。

  研究性学习并非培养天才儿童的超常教育,也不同于偏重少数特长学生的课外活动,它面向的是全体学生;它并不十分注重研究的结果,而是要让每个智力正常的学生历经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提高自己的创造意识和能力。小组合作学习避免了班级集体教学中往往出现的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得不到充分的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不得不处"旁观"、"旁听"地位的被动学习状况,赋予全体学生远比传统课堂教学中多得多的参与学习的机会和权利。每个学生都能选择符合自己兴趣的研究性课题,并在课题小组中担当一部分研究任务,随着研究的深入,参与程度的提高,自身的潜能得到发挥,获得了新知识,提高了研究、创新能力。所以,对于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高效率的组织形式。

  4.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为突出。

  在研究性学习中,合作学习小组基本由兴趣相同的学生自愿组成,研究课题的选择、研究方案的制订、研究途径与手段的选择、实践研究并取得研究结果,也都由小组学生按自己意愿去完成。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拥有高度的自主性,能够对学习过程自我设计、自我控制,而教师对学习过程的干预和控制降低到最低限度,仅仅在必要时给予学生以研究方法和学习条件方面的支持而已。

  5.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合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

  在接受性学习中,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往往体现为结构化的教学程度,而在研究性学习中,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基本组织形式贯穿学习过程始终。课题研究的成败,往往取决于小组成员间合作的好坏。为了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小组成员之间必须相互了解、彼此信任,经常进行交流,互相帮助和支持,还需要舀善地解决可能出现的各种矛盾,同学之间建设起一种融洽、友爱的亲密伙伴关系。不仅如此,研究性学习中小组合作学习还表现在同社会方方面面的联系中,社会调查、访谈、外出收集资料、向专家请教等等,不仅需要合作伙伴的同心协力,而且要独立地运用社会交往技能去争取成功。可以认为,研究性学习对于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人际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提供了更多的锻炼的机会。

二、 小组合作在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一)做好分工,责任到人

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方式灵活多样。合作学习小组按本校具体情况一般6人组成,优差生合理搭配,每个小组我让他们民主选举一个有一定组织能力和感召力的同学担任小组长,即中心发言人。

同时,这个小组长能给每个组员合理分配任务,为保证学习的有度性,有效性和目的性,我明确提出,组员之间需要密切合作,如在学习新单词时,组长要合理安排好,谁读简单的,谁读难的,谁翻译等,共同学习,不要落掉后进生。让他们汇报时,小组长推荐大家分别汇报,每个人都有任务,都有机会,而又不重复,哪位同学作答,哪位同学做补充,学习的形式多样了,理解的角度不同,大家相互启迪,学习效率明显提高了。

我班六(8)班学生是今年刚来的新生,学生的学习习惯特别不好,但看得出来,来到我们学校对学习充满了信心。在上英语的第一节课我就讲了我的英语课堂制度,第二节课我就开始分组,把48名学生分成了6组,每8个人一组,通过实施后把学生分成了8组,每组6人,讨论更方便,并在每组中选了一名得力的组长,组长职责:中心发言人,组织本小组讨论,组织研究讨论方法,安排本小组学生发言及讨论后的展示方式,最后进行小结。小组长课堂用语:Let’s try. Miss Wu, we can try. He/ She can show us. We can do better. That’s all. Thank you! 讨论完毕时可以说:1.2.3We are ready.本小组人员职责:配合小组长进行讨论学习,积极主动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在小组长的安排下主动自信地了展示本组讨论的结果。小组成员课堂用语:Miss Wu,Let me try. I can show you. I can do better. I can fill.当他人帮助自己补充时可以说:Thank you! 当你与他人有不同的看法时你可以说:I don’t think so. I want to fill.

(二)组织小组活动

我在课堂上实施合作学习教学时,主要以同桌三人小组或前后六人小组或六人一小组进行合作学习。

1、三人小组合作学习

同桌三人小组合作学习,我通常选择简单的教学内容。不需要过多的讨论,通过三人合作就可以完成。教师尽可能地参与到合作有难度、知识水平较弱的小组,并适当给予指导和鼓励。三人小组合作学习时间利用率高,三人可以互补,比单独的自学效果好,可以通过互问来巩固知识,提高表达能力,三人可轮流检测、轮流汇报学习成果。

1:五年级Unit3 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 PartBLets learn .部分时. 音标较简单可以三人一小组进行认读并展示。

分小组朗读以下音标:

[Ɔ:]  [ei]  [i:]  [au]  [ə]  [e]  [ i ]  [ ʃ

   2五年级Unit3 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 PartBLets talk .部分时. 句型较少,三人一小组可以进行两人问答一人翻译进行展示。

读一读下列句子,要记得团结合作哦。

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

I like grapes.

3五年级Unit5 My new room PartA Lets talk .部分时. 句型较少,三人一小组可以进行两人读句子一人翻译进行展示。

认读下列两个句子,看哪组读得最好。

There is a mirror, a big closet and a new air-conditioner.

I have my own room now.

4:五年级Unit4 What can you do? PartA Lets talk .部分时. 句型较少,三人一小组可以进行一人造句,两人问答进行展示。

比比看,哪组可以用上面的词组说句子。

 

  

 

 


  S1: I can clean the bedroom.

  S2: What can you do ?

  S3: I can clean the bedroom.

  5五年级Unit5 My new room PartB Lets talk .部分时. 只有一组对话,三人一小组选择一幅图片进行讨论,两人问答一人翻译进行展示。

Let's try(看图,小组练习对话)

Where is the ....?

It's ....

 

2、六人小组的合作学习

  前后六人小组或六人一小组合作学习最适宜,集思广议保证更好地完成合作学习任务。

  教学时,把问题设计的有梯度和层次,数量适宜,难易适度,让学生根据问题提纲充分交流,在学生合作“学”的活动中,学会质疑,学会倾听;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掌握重点,解决难点,让学生真正成为自己学习和活动的主人。组内小组长,负责管理和汇报等工作。

在教学时,采用学生前后六人或六人一小组分为一组合作来设计这个具体的方案。学生明确题意和任务的基础上,教师首先示范一种设计方案,然后学生各自去构思设计思路,先组内充分交流后,各组再选出一至两种最佳方案,由组长向全班汇报各组的方案。在学生合作期间,教师积极关注学生的活动,适时“点拨”。在学生设计方案中,有的学生没有较好的解决方案,也给予肯定和鼓励。设计的方案多种多样。有的设计很精美,有的设计特别有创意……, 当然有的也不尽如意,设计很复杂,尽管如此,我们也给予鼓励,并让他们在分析和审美中,对方案进行取舍。

六人小组合作也可由小组长进行第二次分配,运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展示,如一五、二四、三三等组内分配。

在合作学习的教学中,首先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与目标,在很短的时间内协调合作的方法,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完成学习任务。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习惯,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积极实践和动手操作的习惯。在实践中,充分体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每人都有机会做主持人,承担本组内的交流、讨论发言、汇报等。小组活动时,教师引导各小组提出不同想法,鼓励发散思维,教师深入参与小组活动,充当咨询人和参与者的角色,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充分讨论、交流,使各组每位同学对问题达成共识。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这种素质的培养,教师要重视点滴渗透。通过小组活动,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并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

1:五年级Unit3 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 PartB Lets learn .单词较多,要求6人一小组内合作讨论进行展示,可以每人展示一个也可以每人展示两个并另一人翻译等。

小组合作,在组长的带领下拼读以下单词。

tasty [´teisti]        salty [sƆ:lti]       sweet[swi:t]   

 sour[´sauə]        fresh[´freʃ]       healthy[´helθi]

2五年级Unit4What can you do? PartB read , 可以3人一小组,6人一小组较合适,因为句子较生疏,可以集思广益,6人展示也方便。

读读下列句子,看哪组读的最棒。

Mother Goat is ill. 山羊妈妈生病了。

We can help her. 我们能帮助她。

Just do it!就这么干吧!

3:五年级Unit5 My new room PartB Lets talk .部分时. 只有一组对话,三人一小组选择一幅图片进行讨论也可以,但图片内容较多,有5个错误,可以6人一组进行讨论,把一整幅图片都考虑到了,比较全面的,按照小组长的分工,然后两人问答一人翻译进行展示。

Let's try(看图,找到错误,小组练习对话)

Where is the ....?

It's ....

 

(三)小组合作形式的评价

保证小组合作学习取得理想效果的关键,是确立一种促进学生在小组集体中不仅个人努力上进并且乐于与同学互助合作的良性制约机制。这就必须改变过去单纯鼓励个人竞争的作法和相应的评价方式,实行鼓励小组成员之间互助合作,将整个评价的重心由激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变为激励小组集体合作达标,确立全新的合作学习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

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的评价的特征是"两个结合,两个侧重",即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对过程的评价;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对小组集体的评价。无论是过程评价还是结果评价,也无论是对小组集体评价还是对个人评价,都必须把"小组合作表现"列为评价的主要指标之一。例如:小组成员的差异性,小组分工的合理性,小组成员的合作方式,集体研究活动的形式、内容、频次、效度,小组成员的参与度,达成小组研究结果的方式等等,都应当成为对集

体的过程评价的重要观察视角;个人对分担任务的态度,执行及完成情况,小组集体活动中的表现,如何与同伴互助合作,个人对课题研究的贡献(是否有创新),个人达成研究结果的方式以及对集体研究结果的作用等等,则应当成为对小组成员个人评价的视角。

我在教学中除了及时地让学习在课堂中互相评价之外,还采用小组每周加分扣分制度,作为总体评价。

在课堂中我一般有运用的口头评价语有:Good. Very good. Wonderful. Great. Nice. Beautiful. Excellent. Super. Cool. Good, nice, wonderful.(并加上手势)You’re helpful. You’re very clever.

在课堂中分组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评价会让学生更有自信更加积极,我班学生课堂口头评价语有除了与老师的相同之外,还可以有:Great!I will learn from you。

  (四)优、缺点

1、优点

维果斯基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界定为:由独立解决问题所决定的实际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指导或能力更强的同伴合作解决问题所确定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在他看来,儿童间的合作活动之所以能够促进成长是因为年龄相近的儿童间的最近发展区内操作。长期以来关于同伴互教活动的研究发现,在学业成绩方面,通过同伴互教学习,教者与被教者都能从中受益。

教师将全班学生,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又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有利与增强了小组优胜的信心,又有利于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展。“组内异质”是为了让优等生的才能得以施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学困生得到帮助,“组间同质”是为了使小组之间的合理、公平竞争意识形成,又促进组内合作意识和合作学习能力的提高。可见小组合作学习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是有着它的科学性的、优越性的。

我在教学五年级Unit4What can you do? Part B read 本课句子较多,但新句子却不多,通过课前组内自学讨论,把本课新句子自学完毕,就只要进行阅读、练习和拓展就可以了,但一定要注意在讲解新句型时一定不要忽略图片和动画的教学。

2、缺点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内发生着分裂和重组是一种普遍现象;在小组学习中,总有被孤立的个体存在。习惯上将其称为“弱势学生”。

“无效合作学习”,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时,会出现一两个强势学生讨论得津津有味,弱势学生默默无语,或是弱势学生受强势学生的压制或轻视,思想开小差破坏课堂纪律的现象

一般来说,合作学习的问题都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引导学生讨论问题时,教师可从以下几点做起:(1)培养小组成员良好的组织性和纪律性,让学生明白任何一个成员都要服从小组的领导。(2)引导学生学会修正意见,使其善于从别人的意见中受到启发并产生新的见解。(3)要尽可能多地鼓励、表扬学生,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方法。如学生在表述观点时,教师可为学生提供一些发表意见的模式:“我认为……的意见是对的,但我有补充……”“我是这样认为的……因为课文中这样写道……”等。(4)引导每个小组进行反思。如这一次合作,我们找到了多少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小组的每一个成员是否都赞同这个观点;小组的每一个成员是否都理解了这个问题,还提出了哪些有创意的问题……通过总结反思,引导学生进一步交流和合作。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意识的有效途径。作为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深度挖掘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真正把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




相关热词搜索:吴海燕

上一篇:小学部 吴海燕《“快乐教学法”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西山学校德育论文
下一篇:小学部 吴海燕《从点滴做起 让爱与快乐同行》—西山学校班主任经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