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夜书怀》福建西山学校高中部高二语文集备教案
2013-12-24 15:07:19 来源: 点击:
课 题 | 《旅夜书怀》 | 主备人:刘慧娟 | 使用人 | ||||
上课时间 | 年 月 日 | ||||||
教 学 目 标 |
知识 技能 |
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使他们能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进行个性化阅读,并能有条理有创意地表达自己对诗歌的个性化解读。 | |||||
过程 方法 |
品读诗歌语言,走进诗歌意境,聆听诗人心声,感悟诗人情怀。 | ||||||
情感 态度 |
体味杜甫寄托于诗中的感慨身世家国之情与伟大抱负。学会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 ||||||
教学 重点 |
学会通过把握诗歌意象,分析诗歌意境来理解杜甫晚年的处境和内心情感。 | ||||||
教学 难点 |
在阅读和训练中提升鉴赏能力。 | ||||||
教学步骤 | |||||||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一)导入 同学们,夜空是很美的事物,只能用高贵的美来形容。当你注视夜空时,你会有很多的遐想与思考。如果你还没注视过,那就注视吧。哪位同学愿意谈谈自己对夜空的感受? ——生回答 师:会想到凡高的《夜空》,那种色彩、那种深邃浩渺的感觉让人觉得自己非常渺小。我会想起康德的一句话:“人世间只有两种事物最崇高,一是夜晚灿烂的星空,一是人内心的道德律令。”同学们,让我们想象一下,在这样的夜空下面,有一位老人,他伫立船头,衣衫褴褛,风烛残年,可是他眼中的风景却是如何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杜甫的《旅夜书怀》,去聆听那夜传来的生命物语。 (二)背景分析: 二、朗读诗歌,初步感知 1、诵读提示 这首诗是感叹身世之作。前一层写旅夜风景,其实是寓情于景,为下文抒怀作铺垫,应当读得缓慢一些,使听者能品出此中情味。后一层直抒胸臆,“名岂”二句中上句为宾,下句为主——诗人后半生飘泊四方,居无定所,正是因“休官”之故,要读出压抑感。这两句可以不按“义群”读,仍读作:“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最后两句形象地概括了诗人的后半生生活,要缓缓读出,有自伤飘泊之意。------师范读 2、听朗读 3、全班揣摩情感自由朗读——抽生读(点评)——全班读 三、思考讨论,鉴赏文本 (一)赏析第一联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生读) 1、首联内容与诗题的关系? 首联点明地点、时间和环境。 2、“微风习习,江岸细草如丝,一只竖有高桅的小船,孤伶伶地行驶在江上”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凄凉孤寂,是作者孤独感伤之情的外化。 3、从景物描写中你能说说诗人杜甫的形象吗? 从诗人对细草微风的感知中,看到他夜愁不寐的形象;从“危樯独夜舟”看到他飘泊中的孤寂:融情于景。 (二)名句赏析第二联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生读) 杜甫写诗“语不惊人誓不休”,但乍读并未有读李诗苏词的刹那惊才绝艳。然细细咀嚼,又觉平淡中见真奇。 1、赏析“垂”“涌”的表达作用。 “垂”,低垂。因平野广阔,所以群星低垂。一垂字写出了原野的广阔无边。“涌”随波起伏。因大江滚滚,所以水中的月亮才随波起伏。《四溟诗话》评价说“句法森严,‘涌’字尤奇”。 2、颔联的意境:雄浑阔大 “垂”,低垂。因平野广阔,所以群星低垂。一垂字写出了原野的广阔无边。“星垂平野阔”,展现了星空低垂下大自然的广阔浩渺,让人联想到星空低垂下被压得喘不过气来正为生活而奔波的作者的孤单身影,“涌”随波起伏。因大江滚滚,所以水中的月亮才随波起伏。而“月涌大江流”,不仅展现了长江奔腾雄浑的气势,还让人联想到作者身影的渺小。 3、与诗人的情感关系是怎样的? 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沛漂泊的凄怆心情。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更显出了诗人的孤独凄苦。 (三)赏析第三联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生读) 1、“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生翻译)我的名气哪里是文章写得好啊,而诗人恰恰因为文章写得好才出名的,可见这句话其实是反话,这在修辞角度上叫反语,那接下来的一句字面意思是做官倒是应该老了病了就退休。但是诗人这次辞官,离开成都并不是因为自己老了病了,而是被挤出严武幕府的,可以推测杜甫对这次被挤出幕府心又不甘,难道仅仅是不甘心?还有没有其他的情绪?愤激之情。 2、颈联直抒胸臆表达自己的愤激之情, 孤寂迷惘,凄苦无助,愤激不平,渺小无奈,这样的感情给人一种悲凉深沉之感 (四)赏析第四联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这首诗中作者把自己比喻成什么? 飘然一身象个什么呢? 不过象广阔的天地间的一只沙鸥罢了。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这一联借景抒情,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真是一字一泪,感人至深。 2、请同学们想一想在古诗中,鸟的形象还有哪些? 例如:陶渊明有一句“鸟倦飞而知还”,这是一只回家的鸟。 苏轼有一句“拣尽寒枝不肯栖”,这是一只十分孤傲的鸟。 3、那么杜甫诗中的这只鸟是什么样的呢?(生发言) 这是一只漂泊流浪的鸟,在向天发出追问,追问自己的命运。这是一只发出天问的鸟,应该反映了杜甫当时既无奈又愤怒的心境。我们对比这三种形象,陶渊明的鸟很幸福,苏轼的鸟很有派头,而杜甫的这只鸟就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一样,不认输,有博大的心胸。而且诗人在遭遇磨难的时候,往往都会发出自己的天问。命运如此坎坷,生活这样艰难,可是杜甫仍然没有停止写作,仍然在表达着自己,并且呈现给我们“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这样灿烂的星空和奔流的江水。 4、如果此时不是杜甫而是李白,大家试想会怎样? 欣赏二人形象画面 李白会大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样愤世嫉俗之语,李白会“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容不得委屈,有委屈就要像黄河之水一样一泻千里,奔涌而出,所以世人常常用“豪放飘逸”来描述李白,而杜甫,世人常常用另外的四个字“沉郁顿挫”。 (五)艺术特色。A、寓情于景B、直抒胸臆。 全诗风格沉郁、感情激越,形象鲜明、境界宏阔,表现出诗人“老来渐于诗律细”的艺术成就。 (六)李白评价杜甫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这首诗也可谓是用语精当,名句叠出。 你最欣赏诗歌的哪个字或哪句诗,说说你欣赏的理由。大家独立思考三分钟,可形成书面语言,然后四个同学一组讨论两分钟。 四、再读诗歌,走进诗人 生学完之后自由体会朗读尝试背诵。 五、课外拓展,学以致用。 古诗赏析题模式之一: 分析诗歌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式: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小结课堂 :漂泊江湖的辛酸没有抹去杜甫悲天悯人的情怀,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杜甫一路颠沛流离一路泪沾衣襟。合上书本合不上思绪,我想对杜甫说:走出你的旅夜书怀,走出你的沉郁顿挫,我愿意继续做一只飞翔的沙鸥,不管风霜还是雨雪,我都会坚定最初的梦想,那是千年后的灵魂对你的一种悼念和铭记。 七、作业设计 1、背诵诗歌。2、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 |
教师自主 补充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