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民主专政》福建西山学校高中部高一政治集备教案
2014-05-15 14:47:30 来源: 点击:
课 题 | 人民民主专政 第1课时 | 备课时间 | 14年2 月 12 日 | ||||
上课时间 | 年 月 日 | ||||||
主备 | 张志梅 | 审核 | 张志梅 | ||||
教 学 目 标 |
知识技能 | 1、识记国家的本质、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 2、理解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3、运用生活实际说明我国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分析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意义。 |
|||||
过程与方法 | 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提高辩证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从现象到本质的能力。 | ||||||
情感价值 | 通过学习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激发爱国热情,坚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立场。 | ||||||
教学重点 | 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的广泛性、真实性,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意义。 | ||||||
教学难点 | 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 ||||||
教学步骤:(体现教学过程、时间安排、板书设计、学法指导、小结、 作业布置、教后反思(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等) |
教学手段、方法 | ||||||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在这样性质的国家中,我们公民处于什么地位,有哪些政治权利、政治义务,如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本课将我国的国家性质、公民的权利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等方面去揭开国家政治生活的神秘面纱。 (二)讲述新课: 一、面对新旧社会两次特大洪灾的思考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教材第4页材料,同时思考所提出的问题。 教师点评: 1、从社会制度方面看,两次洪灾发生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中国废除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度,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2、从国家政权方面看,国家政权从掌握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手中,并为其服务,转变为掌握在人民手中,为广大人民服务。 二、广泛、真实的民主 1、国家的基本理论 (1)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引导学生讨论,从历史上看,国家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它的产生、存在有什么作用? 国家是由于生产力发展出现私有制,从而产生阶级、阶级对抗,统治阶级为镇压被统治阶级反抗而建立的暴力机关。由此可见国家之本质。 (2)从本质上讲,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3)国体及其决定因素。 国家的性质又称国体,是由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性质决定的。 根据国家性质不同,可分为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属于社会主义国家。 2、我国的国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我国宪法对国家性质的明确规定。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社会各阶级、阶层在我国社会中的不同地位和相互关系。 教师总结: 国家政权的领导阶级是工人阶级,阶级基础是工农联盟。最大特点在于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掌握政权,享有民主,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因此。政权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课堂练习: 1、如果说民主是指一种与个人专制独裁统治是不同的、实行“多数人的统治”的国家形式,那么,这个“多数人”是指( ) A.统治阶级中的多数人 B.全体国民中的多数人 C.国家政权机关的多数人 D.包括被统治阶级在内的多数人 2、从起源上看,国家是 ( ) A阶级统治的工具 B统治阶级掌握的政权 c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D处理阶级矛盾的政治组织 教学反思: |
|
||||||
课 题 | 人民民主专政 第2课时 | 备课时间 | 14年2 月 13 日 | ||||
上课时间 | 年 月 日 | ||||||
主备 | 张志梅 | 审核 | 张志梅 | ||||
教 学 目 标 |
知识技能 | 1、识记国家的本质、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 2、理解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3、运用生活实际说明我国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分析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意义。 |
|||||
过程与方法 | 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提高辩证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从现象到本质的能力。 | ||||||
情感价值 | 通过学习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激发爱国热情,坚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立场。 | ||||||
教学重点 | 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的广泛性、真实性,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意义。 | ||||||
教学难点 | 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 ||||||
教学步骤:(体现教学过程、时间安排、板书设计、学法指导、小结、 作业布置、教后反思(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等) |
教学手段、方法 | ||||||
一、导入:提问什么是国家,我国的国体, 二、讲授新课 3、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教师活动: 请同学们看教材第5-6页,看看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表现在哪里?分别是什么意思? (1)、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一是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二是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我国现阶段享有民主权利的主体包括,工、农、知、干、军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2)、人民民主的真实性,一是表现在人民享有的民主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二是表现在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实现。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链接”,思考、体会我国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3)、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人民民主真实性的一个重要表现。 教师活动: 同学们看教材第6页“人权材料”,举例说明建国后我国人权保护取得显著成就,人权只能是具体的、相对的。 我国政府关于人权问题的基本观点有(略)。 建国后我国人权保护取得显著成就,人权不是空洞的一句话,而是具体的、相对的,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很多方面,但最根本的是生存权和发展权,保护人权的根本途径是经济得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4、人民民主专政的专政职能 在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中,除了对人民实行民主的职能外,还具有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的职能。 5、民主与专政 (1)民主及其阶级性 民主是一种国家制度,是同专制独裁制度相对立的。其次,民主具有阶级性,他的平等原则、少数服从多数、共同管理国家,都是在一定阶级范围内的,是在统治阶级内部进行的,只能是适用于统治阶级,而不能适用于被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主要是依靠暴力进行专政。 (2)人民民主专政是民主与专政的辩证统一 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性 (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我国的立国之本。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坚持人民民主,才能调动人民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坚持对敌对势力的专政,才能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安定。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新的时代内容 突出经济建设服务职能;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国内外环境;重视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发展人民民主,加强民主制度建设。 (三)课堂总结、点评 本节内容讲述了我国的国家性质的有关知识,懂得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是真正的大多数人的统治,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课堂练习: 1、下列关于国家的说法不正确地是 ( ) A.国家是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 B.国家是为社会谋利益的工具 C.国家性质是由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的 D.国家的根本属性是阶级性 2、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体现在 ( ) ①民主权利的广泛 ②民主形式的多样 ③民主主体的广泛 ④民主组织的广泛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教学反思: |
|
上一篇:《工业区位的选择》福建西山学校高中部高一地理集备教案
下一篇:《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福建西山学校高中部高一政治集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