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课改之我见(福建西山学校高中部优秀论文--马艳丽)
2013-11-25 16:25:46 来源:福建西山高级中学 点击:
新课改”这三个词响彻大江南北,各种各样的新课改活动在全国各学校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广大教师积极地投入到课改实践中。西山学校也成为课改大潮中的一份子,校领导和课改小组经过实地考察和校情分析提出了“快乐教学,美丽心灵”的课改精神。
福建西山学校高中部 马艳丽
关键词:课改,快乐教学,高效课堂
《纲要》提出,基础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当我们真正让基础教育回归到它的“基础性”上来的时候,教育教学的行动就获得了一个崭新的方向。新课改的施行中新课改教学模式的探索以及评价标准的制定与我们的教学活动相连密切。而这两个方面的制定必须符合校情、学情不能盲目的照搬理论。作为课改的亲身实践者,通过一年时间的探索和尝试对于课改模式有了明确的认知,并能针对评价标准探索出体现快乐教学宗旨的课堂设计。但是同时考虑到高中教学的基本情况和高考要求,也存在着些许疑惑,在此,我将课改模式的探索,课堂环节设计进行阐述以及对于课改中的疑惑发表自己的看法。
“快乐教学,美丽心灵”课改精神介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本着提高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效率的理念,学校领导经过考察研究决定在本校全面开展以“快乐教学,美丽心灵”的课改活动。以小组的形式,采用组内讨论合作竞争,活跃课堂气氛。教师语言幽默,提高课堂趣味性,营造愉快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所讲授的内容要提前布置任务让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课上通过小组合作解决疑难问题,小组展示环节充分发挥组长的讲解水平,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能促进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对于部分疑难问题留给老师解析点评。教师授课内容要体现分层次教学,兼顾上中下三层次学生,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收获,体现高效课堂的课改理念,反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现美丽心灵的课改理念。课程实施方面: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新课改模式探索-----打破陈规
1.课前作业布置
作业布置主要体现预习第二天所讲授内容,给学生布置任务,学生通过自己独立思考,组内交流合作解决部分疑难问题。If you tell me ,I know. If you let me do ,I think.所以新课改目标更注重于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在做中学。体现课改精神中的合作探究,独立思考。
2. 课前五分钟演讲
大部分学生会选择长英文歌曲,讲笑话,背诵高考范文的形式。英语学习中,口语表达能力很重要,通过这一小环节锻炼学生的胆量和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能调动课堂气氛。
3. 课堂展示
学生对老师布置的任务进行讨论指派一个人进行讲解,并提出本组内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其他组员可以对该同学的讲解提问并做适当补充。这一环节是高效课堂的两点和重点。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新课改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教学理念,在课堂上尽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不断尝到成就感,教师起到主导的作用。这样的课看似轻松,实际却不是这样,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地备课,对教材及学生的各方面彻底吃透,才能在课堂上自如地驾驭教材,对学生导的到位,在必要的情况下,教师还要走到前台去。
4.课堂评价
小组长会针对小组成员在课堂上的表现根据一定的计分原则进行打分,同时教师也会对学生,小组的表现给出等级。学生展示环节、提问环节结束,有学生对本节课的表现进行点评,找出本节课的优点和不足。从学生的角度看一节课的成败有利于改进并提高教学效率。
“快乐教学,美丽心灵”的特点
1.小组教学
将班级分成若干小组,根据学生的成绩和组织能力选出小组长。每组一般以六名为佳,其中两名成绩优异,两名中等,两名后进生。学科优势互补,促进相互学习。
2. 活动形式多样化
“活动”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已经从复习巩固课堂知识,而转为承担新知识的学习与认知行为,这一改变对于学生和教师都是很大的挑战。,包括组内合作,小组讨论
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我国中小学教育由于长期以来受“应试倾向”的左右,只关注学生在学校当中所学的书本知识,死记硬背现象。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注意培养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能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发展性。同时,教师也要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体现促进性、启发性、情感性、反馈性。
3. 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在“接受”与“探究”这两种不同学习方式的处理上,要针对过去单纯“接受”的现状,提倡发现式、探究式、研究式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勤于动手”。有一种误解似乎新课改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就不需要教师的讲。其实这是一种严重的错误观点,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里克特说过“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让你的学生因你的讲解而喜欢上科学,你应该使他们的求知欲望变得更加强烈”。教师的讲关键在于怎样讲,教师的讲解如何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学生产生想象、有利于学生理想情操的熏陶,那么这样的讲解也是无可厚非的。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教师不仅要讲而且要讲精讲透,讲出精髓,讲出本质。
4.学生角色的转变
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体,并且对自己的表现进行点评。课堂气氛比以前活跃了,自然而然教学效率也就提高了。
5.重视“美丽心灵”的教育
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的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内核。总体目标体现了时代对每个公民的要求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目标取向。
我校的课改精神在不脱离新课标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美丽心灵”教育,即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对学生思想价值观的教育,其实这并不与三维目标相冲突,而是更具体化。
疑惑
“快乐教学,美丽心灵”课改活动在我校已推行一年,在实践的过程中有认识但是也有迷惑的地方。小组教学提供了学生讨论交流的环境,但是却少了学生独立思考的培养。学生的依赖性比较强,遇到问题第一反应就是转到组内讨论,却忽视了独立思考。尤其是对中等生不利。
通过对新课程的学习,使我对新课程的改革的理念与内涵有了更深的理解。为接下来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方向。相信在进一步的实施过程中能进一步的体会其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徐美 刘沛林 申秀英,《新课改理念下的中学环境教育发展创新研究》《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 第3期
王真东 刘方,《推进新课改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中国教育学刊》 2004, (1)
吴重重,《新课改与学习方式的转变》,基础教育研究,2004, (6)
上一篇:“快乐课堂” 教改之我见(福建西山学校高中部优秀论文--万永香)
下一篇:我与学生的快乐课堂(福建西山学校高中部优秀论文--富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