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与学生的快乐课堂(福建西山学校高中部优秀论文--富芳芳)
2013-12-11 08:33:18 来源:福建西山高级中学 点击: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他看来,“乐之”是学习的最大动力。学生都喜欢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因为这样的氛围能振奋学习精神,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他看来,“乐之”是学习的最大动力。学生都喜欢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因为这样的氛围能振奋学习精神,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众所周知,一个高中生一天的学习时间,从早读到晚自习,大约是9小时。在学生连续学习容易困倦的时候,愉快的氛围、和谐的笑声就显得更有价值了!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好“寓教于乐”呢?笔者就此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快乐教学的首要因素快乐教学从一个角度说是师生的联袂演出,师生面临的是共同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只有双方携起手来,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密切合作,双方的积极性才能充分调动起来。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有了感情倾向,学生才会自觉自愿地接受教育并乐于请教,愉快教学才能顺利进行。韩愈说得好:“亲其师,方能信其道。” 而师生关系和谐的关键在教师。教师应热爱所有的学生 。要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在师生间架起情感的桥梁。像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的那样:“爱学生,这是一个教师最重要的品质。”而教师要把这种爱外化为微笑和满腔热忱 ,做到情绪饱满,态度端庄、语言亲切,富有激情,并借助眼神、表情、姿势来辅助说话,让学生感到听你的课是一种精神享受。在心理上自觉的产生一种热爱的情感,爱老师、爱上课。因为学生只有意识到教师对自己的爱 ,才能愉快地接受教育。教师还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而且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用放大优点、缩小缺点的方式来看待学生,那么学生在你心目中的形象就会高大,无形中也会激发你热爱学生的情感,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营造。而这和谐的师生关系,正是快乐课堂的首要因素。
二、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意识
快乐课堂,从一个角度来说是学生的快乐课堂,只有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中来,课堂才是真正的快乐的。因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意识就是老师尤为重要的一课。语文科,作为母语学科和基础学科,在理论上讲地位是非常重要的,而现实情况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不高,上课基本处于被动状态甚至开小差。所以,我在开学的第一讲,就安排了一个课时的激发兴趣课:讲什么是语文?怎样学语文?通过我自己对语文的感悟,我首先让学生明白了语文的内涵涉及思想感情、社会生活、人生命运,它是所有学科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有其独特的美,它可以点燃我们渴望美、追求美、创造美的欲望之火。我告诉学生,汉语是我们的母语,也是我们栖居于这个世界的根基。一个人只有学好了自己的母语,才有可能学好其他民族的语言和文化。作为一个中国人决不能抛弃对语文大美的眷恋。语文是基础学科中的基础学科,学好了它,也就能更好的学习其它课程,何乐而不为呢?
通过这节课的引导和激发,学生对语文有了全新的认识,学语文的积极性普遍增强。在此基础上,我又引导学生重视课内文本的学习。告诉学生教材不是可有可无的,不能把文本变成课堂上的点缀。 我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阅读品味,挖掘文本中丰富、深厚的资源,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体会解读文本的快乐。如讲《故都的秋》,在带着学生抓住“清、静、悲凉”基调后,我引导学生分组讨论 “庭院清秋图”和“落蕊轻扫图”如何体现“清、静、悲凉”。学生积极探讨,我让四个组到黑板上展示,然后让另外四个组分别作点评。学生完成得相当出色。因为要展示和点评,所以,每个组都积极准备,唯恐自己到黑板前表现逊色,因而这种方式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热情,学生在完成任务后也得到了同学和老师的肯定,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感。接着,我又让学生模仿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填一首小令,就用一二两幅画面的意象,学生很快就完成了任务,足足过了一把诗人瘾。我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自己分析其他三幅图画是怎样体现北国之秋“清、静、悲凉”的特点。讨论依然以小组形式展开,再选派代表发言。我最后点评学生的表现。这种做法既可完成教学任务,又充分的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课堂充满了紧张、欢乐的气氛。
三、注重学生“听、说、读、写”的过程和结果
无论是传统教学还是新课标,都离不开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而学生积极的在课堂上听说读写也是快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都知道“读”是一个人获得知识增加经验的重要途径之一,对学生来说尤其如此。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离不开“读”这个根。 而且“读”本身也是一种紧张的智力活动,它可以发展学生观察、想像、思维等能力。学生的读包括多种形式。课内读文本、读老师课件的内容、读同学展示的答案等。只有通过“读”别人的文章以及别人展示的内容,才可能自己驾驭语言,表情达意。在5本必修课本中,绝大多数的课文是从古今中外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或名人佳作中精选出来的。对于这些文章我提倡学生要边读边思考,边读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朗读的越熟,就能够越进一步的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把课文的语言熟记于心,才可能有一天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语言,从而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如《荷塘月色》这篇课文,刚开始我要学生起来读的时候,学生读得非常快。等学生读完我做过这样的评价:“大家读的很流畅,但我感觉朱自清是在跑步,不是在散步。既然你们知道朱自清此时心里颇不宁静,所以在读的时候应该.....”,“缓慢一点,低沉一点”,反复了几次之后学生读得效果果然要好多了。
我不仅引导学生读课内涉及到的资源,还把自己订的《读者》《意林》等杂志发给学生让他们轮流阅读 经过一个学期的尝试,我发现学生的知识面有所拓展,写作的兴趣增强了,写作水平也略有提高。 而这所有读书的过程都是快乐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听”方面,我花很多精力下载了课文的配乐朗诵和语文相关的富有人文气息和积极情感的歌曲 。如在《孔雀东南飞》时,我放了小提琴名曲《梁祝》,把学生带入深情凄美的情境中 。讲《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关于歌颂母爱的诗歌时,我下载了《淡淡的深情》这篇文章,我用深情的语调为学生朗诵,到感人处,我自己也哽咽着、眼泪在眼中打转。学生屏息静听,不少学生也感动得流下了泪水;这充分说明学生已经进入到了文本所需要表达的境界,同时对学生人文生命也是一次提升。这样一来学生不仅是老师施教的对象,而是和老师一起经历一段生命情感体验的伙伴。我总感觉语文教育更是一种生命教育,一个人生命的姿态、生命的内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接受了怎样的语文教育的方式与内容。所以我想用这些好的素材使学生的人文生命在充满平等气息、文化内涵的语文课堂上尽情的生长绽放。而这不是更高层次的快乐吗!
关于“说”方面,除了在课前让学生读故事、演讲外,更多是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踊跃发言,参与讨论、点评;还鼓励学生当小老师,到黑板前给同学讲课。讲课是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最好方式之一,而讲课中学生还可以和同学互动,有的学生忘了面向同学,下面就会有同学说:面朝大海!全班会心一笑,给课堂增加了快乐的因素。
再说“写”的方面,我在这里强调的不是写作,而是包括课上的记笔记、写答案等“写”的活动。学生在课上展示学习成果时,有时候是写在本子上,更多的时候是写在黑板上,而一旦写在黑板上,展示给全班同学,大家就会比较重视自己的书法和用词造句,他们展示的往往是最佳答案和书法。我经常会带着学生用欣赏的眼光鉴赏他们的书写内容,内容好自然会得到表扬,即便内容稍差,但书法好的,也会得到大家的一致赞扬。在这种鉴赏过程中,被表扬的学生充满自豪,其他同学也受到感染,也会更加注重“写”的能力的提高。而无论何种方式的 “写”,都给课堂带来了轻松的气氛,欢乐的笑声。
四、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随着科技的进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日益突出。而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如录音机、计算机,并与传统教学手段如挂图、模型有机组合,使学生在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下进行有效的学习,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使学生的兴趣大增,有助于实现“轻负高质”。例如,我在上《短歌行》一文时,给学生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曹操横槊赋诗的视频,学生的内心为之振奋,思想产生了共鸣。上《兰亭集序》一文时给学生展示诗意的景、诗意的书法、诗意的人、诗意的事。学生在这些美好画面的带领下,进入到一种崇高的境界。然后教师再带领学生进入诗意的课文的学习就水到渠成了。可以说,多媒体的灵活运用给语文快乐教学带来勃勃生机。
总而言之,快乐教学是一种高超的教学艺术,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但也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必须要有奉献的品格,强烈的爱心,超强的基本功,在实践中培养浓厚的教学兴趣,精心备课,精心设计提问和教法,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快乐教学的理想境界。
上一篇:新课改之我见(福建西山学校高中部优秀论文--马艳丽)
下一篇: 浅谈高中音乐教育中的欣赏教学(福建西山学校高中部优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