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部 卢云《中国历史教学要高举爱国主义旗帜》—西山学校德育论文
2014-04-10 09:51:22 来源:福建西山高级中学 点击:
中国历史教学要高举爱国主义旗帜
西山高级中学 卢云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教育永恒的主题,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基础工程。青少年时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时期,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的孕育是从青少年开始的,如果一个人从小就受到生动具体的爱国主义教育,他就会把自己幼小的心灵与国家的、集体的大命运紧紧地联结在一起,就会一步步地铺好人生道路上的每一块基石。千百年来,爱国主义象一条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滋润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爱国心田,塑造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和道德风貌,鼓舞激励着人民为民族的生存、发展而前赴后继,奋斗不息。一部中华民族史,也是一部爱国主义发展史。年轻一代只有了解自己的国家、自己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才可以形成强烈的爱国意识,并把报国之心化为报国之志,才能成为大有作为的一代。但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基本还运行在应试教育的轨道上。根据笔者广泛调查了解的有关“应试教育”强度的情况是由农村中学——县城中学——大中城市中学——沿海城市中学——经济特区中学递减。这种现象正好和我国经济发展的情况相反,这说明改革开放的经济大潮在中学教学中有着强烈反应。当前我们县(市)普通高中的学生和教师在社会(各级干部的评价指标)、家庭(家长望子成龙)和学校(分派高考升学指标到班)的各种压力之下,学生的学习是“加班加点”激烈拼搏,老师的教学是针对高考落实考点方面的知识,从而大大地削弱了对学生的素质的培养。
目前学校这种教育现状与党和国家对现代化建设人才的要求相去甚远,所以加强对青少年的素质教育是赋予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是刻不容缓的学校工作的重大课题。而爱国主义教育又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对我们历史教师来说,仍然是一个需要长期实践、探索的问题。爱国主义作为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要求和表现,呈现出丰富的内涵和动人的魅力!
抵御外侮与学习外国
我国进入近代后,列强不断对我国发动侵略战争,在每一次战争中,他们血腥屠杀中国人民,在战争之后,通过强迫我国签订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对我国进行野蛮掠夺和抢劫。每当我们向学生讲到这些侵略战争和不平等条约时,学生无不对列强的强盗行径表现出无比的愤慨,同时充满了对反抗侵略的杰出代表人物的无比崇敬。在我国史书里和人民心目中,有两类人物流传最广,好坏善恶最为分明。一类是抵抗外敌,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英雄,如鸦片战争中的林则徐,甲午海战中的邓世昌,可谓有口皆碑,流芳千古;另一类则是叛国投敌,制造分裂破坏统一的内奸、卖国贼,如秦桧、汪精卫,可谓遗臭万年,永受唾弃。这充分说明很早以来爱国主义就已经深深地融入我们民族意识、民族性格和民族气概之中,成为衡量社会上一个阶级、政党、团体乃至个人进步与反动的最一般的价值尺度,成为评判人们忠奸善恶、功过是非的最基本的社会道德标准。但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出于对“洋鬼子”的憎恨,人们不善于把资本主义侵略和资产阶级文明加以区别,即一方面要反对资本主义侵略,一方面也要学习资产阶级文明中对我们有用的东西。在抵御外国侵略这一基本要求下,必须有了解学习西方的眼光和胸襟,把外国好的东西拿来为我所用,包括用来对付外国。林则徐之所以成为热诚爱国的民族英雄为后人所纪念,不仅因为他是坚决抵抗英国侵略,而且是当时开眼看世界主张向西方学习的第一人。可惜的是林则徐的远见卓识在鸦片战争及以后的一段时间内未被人们接受,而我们的邻国日本却拼命学习西方,在较短的时间内成为亚洲强国,把我们远远地抛在了后面。历史的教训我们要深刻记取,只有把学习外国与抵御外侮统一起来才是真正的爱国主义。
继承传统与坚持改革
一个文明的国家必须要有自己的国魂,一个强大民族必定有自己的优良传统。中华民族几千年延续下来的爱国主义传统、奋发图强的传统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国魂和精神。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我们要深入挖掘教材中蕴含丰富的爱国主义思想的内涵,提取其深层的精髓,从而使其在青年学生中生根发芽,发扬光大。
孟子提出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高度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气节,它是我国优良传统在仁人志士身上的折射!古往今来,多少革命先辈为维护祖国的荣誉和民族的尊严,为后人作出了光辉的榜样。在中华民族濒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诸如血染吴淞口的陈化成,百折不挠推翻封建帝制的孙中山,以及无数为国捐躯的共产党人,都体现了这一爱国传统精神。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有奋发图强的传统精神,“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作《说难》、《孤愤》。”乃是圣贤发愤之所作为也!……迭经忧患的中华民族始终坚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多难兴邦的信念,坚韧不拔的精神起了多么巨大的激励作用!
热爱我们的祖国,固然要继承优良传统,那么当国家内政出现弊端,旧的体制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社会陷入混乱以致出现危机之时应该怎么办呢?爱国主义怎样体现呢?这就需要志士仁人勇敢地站出来了,以天下为己任,改革内政、拯救危机、调整生产关系、振兴国家、造福人民,促进国家的发展和强大。这种改革,也是要冒很大风险,进行艰辛的斗争,付出巨大的代价,甚至献出生命的。战国时期的商鞅不避斧铖、厉行变法,促进了秦国的强大,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结果他本人却落了个身遭车裂的下场,到了近代,康有为、梁启超“以爱国相抵砺,以救亡为己任”,促成戊戌变法,主将谭嗣同临危不避,甘用自己的热血为后继者开路。正是由于每个时代的杰出思想家、政治家,他们敢于站在时代的前列改革时弊,因而使我们的国家一次次地走出危机和困境。
高谈阔论与脚踏实地
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时期内,党和国家一些领导人片面追求社会主义建设的高速度,提出了忽视客观规律的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使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造成全国范围内的严重浪费,使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极大地破坏了社会生产力,使我国国民经济在1959—1961年出现最严重的困难和倒退。广大人民在“三年内钢产量赶上和超过英国”“亩产粮食12万斤”的高谈阔论中吃尽了苦头!1958年底,全国生产钢1073万吨,其中300万吨土钢无法使用。1960年与1957年相比,农业总产值下降22.7%,粮食产量减少1031亿斤。1958—1960年三年财政赤字达169亿元。市场商品供应量急剧下降,人民的必须消费品不能保证基本需要。由此可见,小至一个家庭一个人,大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生存,要发展,要强大,不能靠高谈阔论,不能靠说大话、空话、套话,不能靠浮夸,必须靠辛勤劳动,埋头苦干。脚踏实地搞好本职工作,是和平时期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也是最广泛、最普遍、最经常的爱国主义行为。万里长城靠一砖一瓦的垒砌,京杭大运河靠一锹一铲地挖成,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以勤劳、勇敢、智慧著称,为建设祖国,以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的意志,同大自然进行顽强的斗争,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使中华儿女生生不息, 发展壮大,不断向文明、富强、昌盛迈进。古代部落联盟首领大禹“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平水土定九州”。战国时秦国李冰父子,痛于岷江流域的水患,历尽千辛万苦,率领人民经过数载艰苦卓绝的奋斗,建成都江堰,使川西平原变成千里沃野。水工郑国率领人民在咸阳附近开凿郑国渠,灌溉田地400万亩。东汉蔡伦总结前人经验,经过千百次反复实践,用树皮、麻头、破布、旧鱼网等物质作原料,制成植物纤维纸,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北宋毕升经过多年的探索,用粘土烧成陶字排版印书,发明了活字印刷,比雕版印刷既经济又省时,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明朝杰出药物学家李时珍,认真总结前人经验,广泛收集民间药方,前后共付出27年艰苦劳动,完成了当时世界上内容最丰富,考订最详细的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
新中国成立时,一穷二白,百孔千疮,许多爱国知识分子如钱学森、邓稼先等放弃国外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毅然回到祖国,经过艰苦卓绝地顽强拼搏,成功地领导了我国原子弹、氢弹、导弹、人造卫星的实验。水稻专家袁隆平大学毕业后,一直奋战在农业科研战线上,他从60年代起进行水稻良种的培育,经过近十年的努力,1974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为世界人民的物质文明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还有在世界体育比赛中勇夺五连冠的中国女排姑娘和田径比赛中壮我国威的“马家军”,无不是脚踏实地,艰苦奋斗所取得的成绩。
高谈阔论貌似爱国,实是误国,实干兴邦,不干,半点马列主义也没有。我们今天仍要大力弘扬和倡导实干精神,说实话、想实招、鼓实劲、办实事、求实效、万众一心,艰苦奋斗,励精图治,争取早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追求幸福与为国献身
对于幸福的理解,仁人志士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们把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安康视为自己最大的幸福和快乐。在中国近代现代史上,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为维护祖国的尊严和权利,为争取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其中那些以推翻封建专制,实现民主共和为己任的革命志士和在振兴中华的伟大斗争中所显现的献身精神,就更加壮烈动人。如邹容为了追求建立一个“独立、民主、自由”中华共和国而英勇牺牲,时年只有19岁。林觉民在黄花岗起义前给妻子的决别书中说:“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面对敌人的枪林弹雨,喻培伦说:“革命是杀不了的!”为了追求光明幸福,刘胡兰在敌人铡刀面前眼也不眨。为了革命的胜利,董存瑞手举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
新中国成立以后,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也层出不穷,如为了加快祖国前进步伐,为了改变我国石油工业落后面貌,大干苦干,“要油不要命”的铁人王进喜,心中只有祖国,一心为了他人“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等。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尤其是青年学生要像这些革命先躯那样,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自己的同胞,摆正追求幸福与为国献身的关系。我们现在正处在商品经济激烈竞争的大潮中,周围裹胁着我们的是巨大的物质诱惑,但我们始终要摆正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三者关系,我们要处理好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自己利益和他人利益的关系,为振兴祖国而贡献我们全部的聪明才智,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有强大国家的保护,永远生活在幸福安宁的环境里。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我们要辩证地理解和宣传爱国主义,运用具体生动的历史史料,不断向学生灌输爱国主义思想,使学生真正懂得一个人不能没有祖国,祖国的命运和个人的命运血肉相连,国破则家亡,没有祖国的兴旺发达,就没有个人的出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祖国的光明前途要靠祖国的每一个儿女去争取。要把爱国主义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上,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维护祖国的统一和民族团结,将来积极参与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成长为21世纪的有用之才,把爱国主义由朴素民族感情升华为民族的理性!
相关热词搜索: 卢云
上一篇:高中部 刘静《浅谈音乐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西山学校德育论文
下一篇:高中部 卢云《中国历史教学要高举爱国主义旗帜》—西山学校德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