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部 张丽华《思路决定出路,创意引领创新》—西山学校德育论文
2014-04-15 09:24:50 来源:福建西山高级中学 点击:
---浅谈高中地理必修3的兴趣教学
西山学校高级中学 张丽华
地理作为高中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对现代公民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国际地理联合会发表的《地理教育国际宪章》序言中也提出:“地理教育为今日和未来世界培养活跃而负责任的公民所必需”,“地理在各个不同级别的教育中都可以成为有活力、有作用和有兴趣的科目,并有助于终身欣赏和认识这个世界”。
在实际教学中,常常遇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厚,甚至厌学的状况。面对课改精神和高中地理教学任务,初次接触必修3的我陷入了沉思。如何才能使学生从地理课堂中学习到真正有用的地理知识,如何使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浓厚起来?
俗话说得好,好学者不如乐学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学们不愿意学习,是因为他们没有培养出学习地理的兴趣。实际上,地理学科有其自身的学科魅力,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体会。经过实践教学,在此我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
1、 情境导学
每堂课引入时,设置一些学生熟悉的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例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研究中的应用”(第一单元第二节)的引入,“GPS汽车导航、GPS手机导航越来越受众人欢迎,据网络调查显示,GPS远远超过其他工厂需求,成为驾车人最希望在自己车上安装的车载工厂偏好呢?”问题引出后,学生热烈讨论,我顺势要求学生翻开课本,验证自己的答案。
通过这种方法,首先使学生对课文有亲切感,有阅读兴趣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从而适时机地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2、 激活思维
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提高认识的过程。将知识设置成一个一个的问题,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不仅可激活思维,挖掘潜能,还能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必修3区域地理的教学内容基本都属案例教学,引导学生分析一个案例后,启发学生解决类似的案例,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不失一种好方法。例如:“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案例思路,资源→开发→问题→解决。山西煤炭、田纳西河、阿斯旺大坝均按上述思路介绍。教学过程中,我首先要求学生分析各节的大标题,总结编书人的思路。至于各位同学的答案的正误,我通过教学内容的分析一点一点地总结纠正。一节教学内容(如山西煤炭)结束后,另一节类似的教学内容(如田纳西河、阿斯旺大坝)就要求学生自己分组分析,得出结论,最后教师纠正总结。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教师只起到引导作用。这样,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快乐,从而增强了学习的兴趣。
3、 看图说话
学习地理,一定要养成读图、用图的好习惯。因为地图是地理学习的第二语言,地理知识信息的载体,解决地理问题的桥梁与拐杖。怎样架好这座桥梁?如何用好这副拐杖?这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我的方法是从最简单的看图说话入手。例如“西起东输线路示意图”(第五章)的析图:你知道西气东输的起止点吗?如果我们顺着这条线路去旅游能看到些什么景观呢……这些问题一一提出后,同学们拿着地图都跃跃欲试。这样就可以从简单到复杂,一步步地解决各个问题。
我以为首先要使学生对地图感兴趣,有了兴趣才会去析图、用图。看似简单的看图说话法,很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易到难,可以更好地让地理知识在地图上舞蹈。
4、 实践联系理论
开展丰富的地理实践活动,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既可以提高地理学习对学生的吸引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例如,记录一次冷锋天气变化的过程,观察分析福建环境与区域发展、福清市的城市地域结构的变化。
地理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学习中应侧重生活中的地理知识,适应生活环境、保护生活环境、享受生活环境等方面。对关于未来生活和生存力的地理知识,在学习中、生活中要善于实践与理论相联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才能有兴趣学习。
5、 多点“阳光语录”
我们的教育家常提倡的是:在孩子的成长时期,大人们给予更多的当是鼓励和引导,而不是厌烦和贬斥。孩子的心智毕竟是稚嫩的,他们很容易满足。要让孩子有更大的造化,我们就应多鼓励、多点“阳光语录”,让他们多点自信。
在课堂上,我常常会这样说:
虽然你做错了,但是没关系,最重要的是你很认真!
你是我们班是最棒的!
你很聪明,老师都没想到这个方法。
……
无论最终是否成就非凡,追求的过程常常胜过追求的结果。有言到:亲其师,信其道。
老师多点鼓励,或者学生会多点信心,多点学习兴趣,何乐而不为呢?
思路决定出路,创意引领创新。新课改下,希望我们多点思考、多点新颖、多点独特,每一节课程都充满新意,每一节课的形式都迥然不同,使我们的学生在愉悦中真正学习到有用的地理知识。
相关热词搜索:张丽华
上一篇:高中部 杨勇《中学语文教材中一个令人忧虑的心理导向》—西山学校
下一篇:高中部 张微《知世论诗》—西山学校德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