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部 黄桂州《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西山学校德育论文
2014-04-15 09:16:07 来源:福建西山高级中学 点击:
黄桂州
虽有佳肴,非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非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这是我在《学记》当中看到的一句话,通过在西山学校将近两年的教学活动,我深刻的体会到了这句话的涵义。
对于一个时刻渴盼着能够真正的实现自己价值的教师来说,教育学生,提高自己,这是首要任务。当然想做的到尽善尽美,也需要教师要付出十倍百倍甚至更多的努力。管仲说:“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培养真正适合社会的人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对于学校教学,关键的两个环节一个是教师,一个是学生,处理好在两者的关系,达到“教学相长”,那么教学的目的也就相对较为容易实现了。首先是教师,教师是学校中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从广义上看,教师与教育者是同义词;从狭义看,教师专指学校的专职教师。教师是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构成教育活动的主体人物,没有教师也就没有教育。在西山这个大的教学环境里,作为身在教学第一线的老师,从专业发展的适应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专业化阶段,一路的发展过程中,不断进行积极的反思。主要是对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的反思能力以及检查自己的教学实践,回顾、诊断、监控自己的行为表现,以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适应教学需要。尤其是在每周的教学反思中,能够充分的把一周的教学工作中的优点和不足记录下来,为以后的教学奠定基础。其次就是学生,从道义上讲,学生是社会的未来,是国家的希望;从法制的角度讲,学生是独立的社会个体。对于西山这个特殊的教学环境来讲,学生是教学活动能够顺利进行的关键之关键,主要是因为学生的层次过于复杂,对于统一的教学手段不能短时间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也是我们正在不断的摸索和探讨的问题。
顺利进行教学活动,必须要把两个环节紧密结合,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其一,教师应当认识到:学生同教师一样,都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师生之间虽然存在不平衡性和不平等性,但在尊重学生人格、把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主体这个基点上,师生是绝对平等的。拥有独立人格和较强自尊心的学生,他们希望能与教师平等交流,象朋友一样相处。因此教师应当摒弃那种道貌岸然、以权压服的威严,主动了解和研究学生,不搞“一言堂”和“家长制”,而应以自身形象的完善、师生直挚的情谊来树立在学生心中的威信。赞可夫说:“教师毫无保留地献出自己的精力、才能和知识,以便在对自己学生的教学和教育上,在他们精神成长上取得好的成果。”教师甘做人梯,这种奉献精神是伟大的,每个学生的成长和每一次进步,都凝聚着教师的汗水和心血,特别是特殊学校里的聋哑学生,他们的每一个手势,发出的每一个音节,无不浸透着老师的心血和艰辛。所以学生应该尊敬老师,爱戴自己的老师。同样的,,每一个成功的教学成果都离不开学生的努力和配合,在学生尊重教师的同时,教师更应该把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对待。
其二,教师应当认识到,德育工作的目的最重要的不是防止并纠正教育者的错误倾向,而是促进个体得到充分、自由的健康发展,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面要。因此,教师应把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发展作为育人的重要内容,要以长者的胸怀宽容地看待学生的个性特征,并注意加以正确引导,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而不是不闻不问,或对学生的个性进行随意任意的确伐,扭曲学生心理。尤其是在西山学生们有着很强的自我意识。他们对老师、对学习、对同学都有着自己的一套看法,而且会非常直接的表达出来,不会因为你是老师就有所保留。也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观点。其次,他们对老师的态度,并不是十分的敬畏,而更多的是非常平等的朋友般的关系,在学习方面,他们并不会非常的刻苦和专心。在很多学生眼中学习只是他在学校必须要完成的任务,至于这项任务可以做到什么程度,完全看他的兴趣。 所以,我们所要培养的学生,并不是会读书,成绩好就行了。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从学业上帮助他们,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认识自我,认识社会,健全自己的心理,完善自己的人格,这样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其三,教师应当认识到,学生的主流和本质是好的,要注意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加以表扬、鼓励这就要求我们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教师要做一个从多角度透视的“有心人”。善于从多方面发现每一个学生闪光点,为他们创造施展才能和获得承认;注意发挥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变被动接受管理为主动参与管理,如设立学生自己的卫生、纪律、交通等督导队,就是让学生参与管理、自我管理的好办法。
最后,教师要注意利用集体的作用来教育管理学生。如充分利用班级纪律的约束力,赏罚分明;利用班集体中的优秀分子去影响和带动其他人,发挥同龄共振效应;利用集论来监督教育学生,对于学生的违纪行为或比较模糊的道德观念,就可以采取集体讨论的方式,指出这些行为看法的错误,统一思想认识。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在进行课程改革的今天,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完善,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这要求教师要增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紧迫感,尊重学生人格,积极探索实践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育方法,从而推动师生关系的良性发展,大力促进学校教育活动及学生身心素质的发展。
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尊师爱生、相互配合的关系,是民主平等、和谐亲密的关系,是共享共创、教学相长的关系。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的建立是要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之中的,它与师生双方密切相关,受多种因素制约,教师还要不断的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日前看到一项调查报告,报告中显示,在学生眼中好教师最重要的三项品质是:责任感、善解人意、幽默感;在家长眼中是:责任感、耐心细致、有爱心;而在教师眼中则是:责任感、有爱心、有学识。也就是说责任感始终是教师最重要的品质。由于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在很多情况下,教师的工作完全是凭良心办事。在这种情况下,责任感就成判定一个教师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只有充满责任感的教师才是受家长和学生喜欢的教师,也是同行所钦佩的教师。也就是说不管在什么样的教学环境中,要完整打达到教学目的,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必不可少的。
总之,教育是人类认识、改造社会的高级活动,整个教育活动的基础离不开人与人的关系,尤其是师生关系更是其核心。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不仅要转变教育观念,要更新教育手段,更需要正确的处理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才能将新课程改革顺利的进行。保持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成败的关键所在。当前,教育改革正逐步深入,每一个教师都必须从传统教育观念中解放出来,淡化自己的权威意识,学会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热爱学生,帮助学生,帮助学生开发创新精神,为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创新性的时代人才而努力!
相关热词搜索: 黄桂州
上一篇:高中部 陈恒《实施人才战略,促进高教发展》—西山学校德育论文
下一篇:高中部 王超《试论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角色转换法” 的应用》—西山学校德育论文